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俄承诺满足中国天然气需求 北京反应矜持

2010年9月27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在访问中国。据报道,梅德韦杰夫许诺从2015年开始俄罗斯将满足中国对天然气的全部需要。奇怪的是:急需能源的北京对此却出奇的冷淡。

https://p.dw.com/p/PNVv
梅德韦杰夫与温家宝图像来源: AP

送礼的热心,受礼的冷淡

报道梅德韦杰夫访华的中国官方媒体,居然对来自莫斯科的这份大礼,不置一词。新华社仅提供了梅德韦杰夫与胡锦涛会谈的消息,笼而统之地重复了两国要加强全面合作的意愿,一字未提梅德韦杰夫提出的建议。反倒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媒体十分关心此事,德通社二十分钟之内用英文和德文两次报道梅德韦杰夫向中国的上述许诺。

德国波恩全球研究中心卡特琳娜·哈马尔特女士(Katharina Harmat)对本台记者指出:"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关键在于扩大自己能源产品的买家范围。就是说,要说给主要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听:莫斯科现在在亚洲也找到了更有竞争力,肯出高价的买家。从选择的时机上看,近来国际天然气价格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有所下降。现在把中国拉进来,当然有助于推动价格上扬,包括向欧洲提供天然气的价格。"

许诺与现实之间:能源多元化

纵观从1990年代中俄关于莫斯科向北京提供石油天然气,并以此作为新时代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基础的历史,不难发现:最早是叶利钦许诺中国要建设直达大庆的所谓安大线,提供每年至少5000万吨石油。但安大线胎死腹中,达成协议的是从西伯利亚抵达日本的安纳线。之后是普京许诺每年向中国提供3000万吨石油。但来自中国官方媒体前不久的分析显示:最早要到2013年前后,俄国向中国提供的石油总量才会达到1500万吨,比许诺的少了一半。

Putin Eröffnungszeremonie Pipeline Russland China
俄总理普京8月29日参加俄中输油管俄方段开启仪式图像来源: AP

现在梅德韦杰夫抵达北京访问,许下天然气要多少给多少的愿,中国方面表现出近乎冷淡的谨慎,或许是出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哈马尔特女士认为:中国仰仗俄罗斯能源供应,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我不认为中国愿意形成对一个天然气供应商比如俄罗斯的依赖,即便俄罗斯真有能力提供中国所需天然气的总量。最近几年,中国国际能源多元化势头很猛,原来主要依赖来自中东的石油天然气,现在不仅能源载体上多元化,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齐头并进,而且供应地区也多元化了。比方说非洲,拉美,澳大利亚作为煤炭资源地或是其它南亚地区国家。"

战略伙伴关系新解读:俄罗斯玩中日两张牌?

现在,中俄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年产1300万吨炼油工程的协议。其实,北京和关系并不那么密切的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炼油总量也远远超过1300万吨。 如果中俄在能源上的合作全然不像双方官方媒体声称的那样日益紧密,而是渐行渐远,双方当初信誓旦旦要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又会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实现呢?哈马尔特女士认为,俄罗斯手中针对中国的牌也并没有出完,现在和中国因为钓鱼岛问题再起争执的日本,就是俄罗斯能源外交政策的另外一个选项:

"我觉得不必怀疑双方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图,现在两方面再次强调了要扩大这样的关系。但不能不注意的是:日本现在就是来自俄罗斯各种能源载体的大买家。问题在于供需关系能否长期持续下去。日本经济长期陷于停顿;中国经济非常强劲地增长,显得中国的后劲长劲更足。可是我们不能低估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非常依赖于外来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地理上对于俄罗斯说来,日本的位置也得天独厚。因此,俄罗斯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在中日之间上下其手,利用中日矛盾,从中渔利。"

作者:一通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