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大师和插画家雅诺什迎来八十大寿 | 文化经纬 | DW | 11.03.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儿童文学大师和插画家雅诺什迎来八十大寿

他的名字为每个德国人所熟知,至少是他的笔名:雅诺什(Janosch)。他是作家,插画家和德国最有成就的儿童文学大师,是"小熊和小老虎"故事的创作者。3月11日他庆祝80岁生日。

雅诺什作品噢,美丽巴拿马

雅诺什作品"噢,美丽巴拿马"

"我不想要任何名字。我没法接受它。"

雅诺什为数百万的儿童和成年人创造了一个充满友谊,信任和忠诚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弱小者更加强大。但与之相反,他自己却经历了一个饱受蔑视和屈辱的童年。

"我的父亲叫我霍尔斯特(Horst)。在波兰,被人称作霍尔斯特是件让人很恼火的事情。因为他那个时候是纳粹冲锋队的一员,大概一个星期以后,他就离开了。"

1931年3月11日,原名霍尔斯特·埃克特(Horst Eckert)的雅诺什出生在位于如今波兰的上西里西亚区一个叫做兴登堡的矿工村里。他父亲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是出于对纳粹分子霍尔斯特·威塞尔(Horst Wessel)的崇拜。他的家人生活在一个25平方米租来的房子里。贫困和劳动一直影响着雅诺什早年的生活,他饱受了严格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暴力之苦。

Autor und Illustrator Janosch

雅诺什

"首先,我的父亲是个酒鬼。他奉行用皮鞭教育我,什么是他所认为正确的(事情)。他还打我妈妈,然后我妈妈打我。而且有人会将我放在教堂里,并威胁我说:'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对你说的话,如果你不按我们告诉你的去做,最坏的事情就会发生,也就是人死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但是让一个孩子相信'很好,你是被作为一个罪人生出来的,是已经犯下的罪恶的后果',这让人困惑。 那时才13岁的我就已经处于一个精神极度反常的状况了。"

1946年雅诺什全家逃往西方。他在德国北方的一个纺织厂里工作,并学习衬衫款式的设计。但是这并不能满足他,他想要成为一名画家。 1953年他开始了在慕尼黑美术学院的学习。但那里并不适合一个自由的灵魂。几个学期以后他离开了学校。在1960年他第一部儿童作品"马儿瓦莱克的故事"出版后,他的事业一直走上坡路。为了能被几代的读者记住,他的出版商有此想法,给他起个笔名,叫做"雅诺什"。- 1978年"噢,美丽巴拿马"的出版使他的名声远播到德国以外的地方。作品中,好朋友小老虎和小熊要去寻找一个遥远的、童话般的美丽国度。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老虎和小熊的角色成为雅诺什的标志,并被做为毛绒玩具和徽章,大量推向日用品市场,比如咖啡杯和热水袋。在雅诺什创作的一个关于寻找其实近在咫尺的伊甸园的感人故事中,那个伴随在主人公左右的小虎皮鸭已经成为和谐和儿童幸福的标志。

"毫无意义的小虎皮鸭,我觉得很俗,我只是出于嘲讽才将它画在一幅画上,因为那有空。"

即使对于自己创作的人物,雅诺什的感情也很复杂。 他成名的作品,散发着那么多心底的温暖,却被他自己视为不屑。

*** ACHTUNG: Nur für Projekt Kinderbuchklassiker DP Kultur verwenden! *** Ausschnitt aus dem Buchcover Janosch: Oh, wie schön ist Panama

小熊和小老虎的故事

"我想象着要这样报仇,我要将那些永远都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什么新鲜的,放在人们面前。就算是一个三百年前就已经出现的旅行泰迪熊。教育学家宣扬,儿童读物一定要如何如何,一定要有教育性,一定要积极。现在我想,如果我创作一个泰迪熊,你们全都会感动得大哭。我坐在桌前,创作一个去旅行的泰迪熊,同时在广播里,有人讲述了有关巴拿马的事情,然后我想,就是这个了,并且人们也确实大哭了。"

"噢,美丽巴拿马"于1979年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作品奖。接着又获得众多其它奖项和荣誉。1993年雅诺什荣获颁德国联邦十字勋章。

雅诺什写了200多本书,其中一半是儿童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除了文学创作,在绘画中他也曾多次批判天主教教堂。他一再强调,他所经历的天主教会教育是他生命中最坏的事情。

直到今天雅诺什仍然是个怪癖的人。1980年他就搬回到大西洋上的特内里费岛上,并在那一直生活到现在。而今年3月11日这天,这个德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迎来他80岁生日。

作者:Birkenstock, Günther 编译:梦圆

责编:苗子

  • 日期 11.03.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XQc
  • 日期 11.03.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X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