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召开在即 立法过程悄悄变化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3.03.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全国人大召开在即 立法过程悄悄变化

本周六,全国人大又将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将会审议批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法案,而立法效率则有了显著的提升。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政治学者潘宇舟对本届人大进行了一番解读。

(德国之声中文网)潘宇舟(Matthias Stepan)认为,本年度全国人大的最重要议题是"十三五规划"的审议与发布。经济结构转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军事改革、司法改革也是此次人大的重点内容。

潘宇舟指出,对于中国的邻国而言,中国的2016年度军费预算尤其引人注目。外界预计,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幅度放缓,军费增长率依然会达到两位数。潘宇舟认为,相比单纯的军费数字,习近平力推的全面军队改革才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Matthias Stepan, Co-Leiter Forschungsbereich Politik Merics

潘宇舟是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政治、社会、媒体课题研究部副主任

先立法再改革 人大重要度提升

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潘宇舟也注意到了一个新趋势。他指出,从前中国往往是在长期的政治试验之后,再进行立法;而现在习近平希望立法能够先行一步,及早地让各参与方能够明确了解具体的法律状态。潘宇舟认为,这种做法将提升全国人大的重要性,让相关的讨论能够更多地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而不再是单纯地参考地方经验。

潘宇舟还指出,目前,许多议会性质的工作已经是由170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而不再是由3000人的人大全会进行,这也有可能提升政治进程的效率。最近的实例就是《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人大常委会去年12月第二次审议后,就迅速颁布了该法律,并于今年3月生效。

透明度依然不足

潘宇舟也注意到了本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欧盟都致信中国政府,对《反恐法》以及《网络安全法》草案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表示担忧。潘宇舟认为,中国政府不太会对此作出公开回应,更不会改变主意,相反会觉得受到了挑战,更是加快立法流程。这位政治学者同时也指出,公开信说明外国政府越发地对中国的立法感到担忧。他猜测,从前外国政府能够通过不公开的渠道,在重要法律出台前同中国政府沟通,但现在这些渠道可能已经被关闭。

全国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也是潘宇舟所关注的领域。他认为,真正公开的只有人大全会的表决结果,更为重要的人大常委会,外界却知之甚少。比如,去年12月出台的《反恐法》,人大常委会内部是否对此有过争议?外界对此无从知晓。

此外,潘宇舟还注意到了全国人大的一项新变化:新补选的人大代表,需要向宪法宣誓。他认为,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举措,旨在让人大代表明白他们首先要对宪法负责。理论上,人大代表今后可以忠于宪法为由,对涉嫌违宪的法律草案说不。潘宇舟表示,宪法宣誓能对立法过程起到多大作用,目前还不明朗,但是中共当局显然没有取消这一做法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