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成重点会商对象

anonym.Chinesisch2011年3月25日

据《北京晚报》报道,从今年5月起, 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了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引起了北大学生的争议。

https://p.dw.com/p/10hAN
1989年5月13日的天安门广场上,有很多来自北大的学生参加"八九学运"图像来源: AP

北京晚报报道称,从2010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和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据悉,目前元培学院和医学部的试点已接近尾声,预计五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

"思想偏激"特指持批评态度的学生

北大试行的会商制度,指的是相关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北京晚报》引述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查晶称:'思想偏激'的具体例子是:"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据悉,作为北大本部唯一一个试点单位,整个元培学院有近10名学生进入会商范围,他们多数人是因为学业困难。对于是否有因为思想偏激被"会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没有予以证实。

元培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三名成绩入校的"天之骄子",许多学生的言谈、思想都个性十足。如何界定"思想偏激",元培学院的一些学生认为这与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精神相悖。就此,德国之声拔通北大学工部的电话,他们表示不能接受外媒的采访。

高校加强思想控制缘于高层恐惧感

德国之声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他认为这种思想管控是缘于中国目前整个形势的紧张:"我知道这件事情,我在微博上还写了一句话,北大"思想偏激"的师生还包括我和贺卫方,自中东革命以来,上层对形势有恐慌感,最高层已经对其定性,凡是中国人有类似的活动,就一律严厉打击,毫不手软。这次的会商制度中提出'思想偏激'是一种警示,如果学生们出现参与一些事件的苗头,就会被当作敌人一样来打击,可以看出整个氛围非常紧张包括对学生加强思想控制。"

夏业良还告知德国之声,近期在北京,除了北大,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也在加强思想管控,这些高校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为其讲课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另外他还谈到现在中国当局把互联网上不是中央媒体的信息都称为谣言,不断在强调网上谣言四起,这些谣言大多是以颠覆国家为目的等。只要涉及对政府或权利的批评,马上会被冠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甚至不需要事实来支撑,有时候只凭在网上、微博上发表这方面的言论就会被如此定性。

夏业良说:"我现在了解的是不光北大的学生,包括其它学校,学工部等经常会组织学生搞活动,其实都是控制学生自由思考的活动。特别是在一些所谓的'敏感日',都不希望学生走出校园,现在学校的大门口,都会有很多的便衣、'红袖标'、警车等值守,外面的人不能进来,里面的也不能出去。"

北大"三角地"自由精神已去

在北京大学曾有一处非常知名的"三角地",曾经是大众发表见解,表达观点的民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变迁,三角地成为信息交流的地方,它也为燕园文化的一个活跃部分,甚至成为北大自由精神的一个代表。2007年10月底,北大称环境整治需要,拆除了三角地的所有信息栏,此举当时被很多人称为"三角地"的死亡和北大"自由精神"之沦落。

对于中国当局严控年轻学生的思想,夏业良不无忧虑:"北大'三角地'早已不在了,现在当局对学生思想的管控,在历史上从未到过这样的程度,本来在中国意识形态的灌输就是从小到大的,现在还是不放心,对学生言论行动皆控制,北大曾有一位历史系学生,过去发表过网络帖子,学生会的老师就会直接监管以致于学生都无法上课。这带来了思想的窒息,六十多年来,中国没有象样的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连象样的有思想穿透力的文学作品都没有,这都是压制的结果,在文革中已经迫害致死那么多的文学和知识分子;现在当局从各个方面来控制知识分子,除了利益诱惑,最厉害的就是思想钳制,不允许思想上有任何的逾越,结果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步步紧逼下,文人也不再谈国是。国是的声音就成了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声音。现在对此真是无言以对,我们个人很难改变这种状态,在历史的关键点,我们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有多微弱。"

作者:吴雨

责编: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