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德国艺术市场 | 文化经纬 | DW | 25.10.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变迁中的德国艺术市场

艺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任何一位荣登高雅之堂的艺术家很少会屈尊俯就到王婆卖瓜的地步。由此一来,关于艺术品的一切交易活动均由艺术市场来承担,这同时也是一套复杂而脆弱的系统。

特殊的交易

特殊的交易

艺术市场上最活跃的表演家始终都是画廊老板。除此之外,艺术咨询人、拍卖公司和展会也都直接与艺术销售挂钩。但一些非商业性机构如博物馆、艺术协会以及在媒体上发表言论的艺术评论家等也均是艺术市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能够引导潮流,提高某位艺术家的知名度,从而间接影响艺术品的价格定位。

科隆画廊老板Rolf Hengesbach认为,一件绘画藏品能否卖出高价取决于某些关键人物的想法。“当然,收藏家、艺术家、评论家和艺术机构之间紧密交织的关系网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德国尤其如此。”

百花齐放

德国艺术市场拥有一套良好的基础体系,这与德国奉行的联邦制度不无关系。不同于美国、法国或者英国,德国各大艺术中心“数”管齐下、百花齐放,在相互竞争和相互交流中焕发出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力。 “没有形成单家机构或者博物馆一统天下的局面” ,Hengesbach介绍说:“德国艺术市场是各种地方性的结构群体的组合。”

如果比较各国画廊、艺术博览会和公共艺术机构的绝对数量,德国仅稍稍落后于美国,但考虑到相差甚远的人口基数,德国人均艺术市场的发达程度高居世界榜首。据统计,参照不同的定义标准,德国画廊总数介于1300家到2000家之间。

伊妹儿购画

40年前,展会还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科隆艺术博览会“Art Cologne”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非议,但与此同时,无数新生的艺术展会正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德国地区的柏林、卡尔斯鲁厄和杜塞尔多夫也逐渐发展为展会胜地。虽然近年来传统画廊对于生意清淡多有抱怨,但新开的艺术展会却是门庭若市,益发火爆。

艺术市场的衣食父母自然是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鉴赏力的顾客。除了艺术品收藏家和传统画廊主顾之外,广大的偶然性消费者也逐渐支撑起艺术殿堂的半壁江山。互联网和技术革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交易方式。不仅出现了大批的虚拟空间里的在线画廊和在线拍卖行,画廊老板仅仅通过电子邮件而将藏品卖给素未谋面的买家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德国画廊联邦协会副主席Susanne Zander希望画廊界加快专业化进程,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时代的挑战。“例如现在学习艺术史的大学生可以同时攻读‘艺术贸易’的硕士学位。”这对于那些有志于立足艺术市场的新一代不失为一条可供参考的建议。

DW.COM

  • 日期 25.10.2006
  • 作者 Peter Lodermeyer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I8I
  • 日期 25.10.2006
  • 作者 Peter Lodermeyer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I8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