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压迫说"不":人權組織中国国庆日大使馆前示威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1.10.202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向压迫说"不":人權組織中国国庆日大使馆前示威

十一個人權組織星期四(10月1日)在柏林中國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抗议中國政府對人權及言論自由的打壓。參與示威的有旅居柏林的香港人及台灣人,亦有維吾爾族人、藏人和蒙古人。

Berlin Botschaft China | Protest gegen Chinas Menschenrechtsverletzungen

人權組織於中國國慶日在柏林使馆前舉行示威,抗议中國侵犯人權

(德国之声中文网)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一週年的國慶日,德國人權組織在柏林及法蘭克福舉辦示威活動,抗議中國政府在境內外侵害人權的做法。包括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德國西藏動議組織(Tibet Initiative Deutschland)以及受迫害族群協會(Die Gesellschaft fur bedrohte Voelker)和香港人在德國協會(HongKonger in Deutschland)在内的十一個團體在中國驻柏林大使館外舉行抗議活動。

參與示威的百多人中,有旅居柏林的香港人及台灣人,亦有維吾爾族人、藏人及蒙古人,他們舉著代表自己所屬民族的旗幟及寫著「自由西藏」,「拯救蒙古語」、「維吾爾族的人權」等標語。

受壓迫民族協會反種族殺戮事務專員謝德勒爾(Hanno Schedler)對德國之聲說:「 這種示威行動的主要目的是要強調,在中國政府打壓下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一個群體,而是有幾個群體,而且他們有很多共通點,例如維吾爾族人、藏人及蒙古人的語言都正受到生存危机。這些群體團結起來很重要。」

德國西藏動議組織(Tibet Initiative Deutschland)Sarah Schäfer則認為,因為新冠疫情的出現,全世界都正注視著中國一舉一動,而在香港出現的大規模示威亦令本身而的聲名狼藉的中國帶來更糟糕的聲譽。 「他們越來越害怕,因為他們知道除了我們,還有歐盟以及全世界的政府,都對中國的批評越來越多。」她認為,這是一個好時機去為受壓群族發聲。

要求實施制裁

不少組織都期望德國政府以及歐盟可在中國打壓人權一事上更直言不違,而當中不少都指出德國應對侵犯人權不同程度的製裁。

Berlin Botschaft China | Protest gegen Chinas Menschenrechtsverletzungen

自民黨(FDP) 人權政策專員延森(右)参加了这次示威活动

自民黨(FDP) 人權政策專員延森(Gyde Jensen)亦有出席,她在發言後對德國之聲表示自民黨一直相信,社會自由與經濟自由是相輔相成的。 「 在中國有生意的人對我們說,在中國自由貿易及了解這個政權怎麼運作以及變得越來越難,所以很自然地,我們要求中國的經濟自由及社會自由兩者並行。而我們認為針對性的製裁是最有效的方法。」

謝德勒爾則提出德國應有更明確的供應鏈法,以保證在中國經營的德國企業及其合作夥伴不僱傭強迫勞動者。

引起社會關注

參與示威的亦有不少關注中國壓迫政策的外國人。德國人Christian說:「我們應該更積極地對受中國政權打壓的群族表達支持。這種類形的示威,對加深國際社會的關注起很大作用。」

美國人Timothy曾經居住中國數年,所以對中國系統性地打壓西藏人的事情有所認知,但身邊大部分朋友對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一無所知。 「我們必需多向各個政府施壓,要求經濟制裁。」

Berlin Botschaft China | Protest gegen Chinas Menschenrechtsverletzungen

自小在柏林居住的蒙古人Buyan Togtokh表示參與示威是想對在中國的內蒙古人表達支持及敬意

今年27歲、自小在柏林居住的蒙古人Buyan Togtokh表示,參與示威是想對在中國的內蒙古人表達支持及敬意:「我們來自同一部族,都有同一樣的文化,語言。而他們正面對文化上的嚴重打壓。」

香港人Anna說她希望藉著在十月一日國慶日抗議,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值得尊重的一個政權,她亦希望德國的立場能更明确,「默克尔政府不可只執重於對話,她必须抱更強硬態度。」

© 2020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