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容忍难民”前途不测 | 文化经纬 | DW | 01.09.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在德“容忍难民”前途不测

在德国生活着十八万避难申请遭拒但出于人道原因被暂时“容忍居留”的难民。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他们完全无法规划自己的未来,始终生活在不知何时就会被“送回原籍”的忧虑之中。

在德“容忍居留”难民前途何在?

在德“容忍居留”难民前途何在?

39岁的吉普赛人赛利米及妻子和三个孩子在科隆生活已经超过六年。他们是来自科索沃的战争难民。

到目前为止,为获得容忍居留延长,他先后曾提出过多少回申请,对此,他自己也已无法记清。他告诉说,有时,得到是为时一周的容忍居留,有时是一到二个月,期限长短不一。

有关战争经历,他们当中谁都不愿意提及。战争给他们留下的回忆是过于悲惨了。他今年13岁的次子患有抑郁症,多年来不得不大量服用药物,并接受心理治疗。

赛利米在科索沃曾有自己的小作坊,缝纫床单。他并不是出于好玩才千辛万苦来到德国。他指出,如果对少数民族吉普赛人而言,科索沃家乡的政治状况趋于稳定,吉普赛人可以在那里自由生活,他将立即返回家乡。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他表示,哪一个家庭能够在动荡的环境下生存?怎么可以在现在的情况下把一个属于少数族群的吉普赛家庭遣送回科索沃? 在科索沃,曾经有他的未来,他有自己的房子,有着一个家庭所需的所有东西。而这一切都早已成为过去。

无法安排未来

赛利米认为,现在,他只能在德国找到自己的未来。他反复强调说,他在德国遵纪守法,他的三个孩子也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德国社会。他的女儿很可能明年会去上文理中学。他的大儿子不久将去福特汽车公司实习。在家里,孩子们和父母说的是德语。孩子们虽然会吉普赛语,但父亲认为他们对母语已经不很精通。

科隆爱德(Caritas)慈善社酷刑受害人治疗中心的科尔施认识赛利米一家已有六年。赛利米夫妇定期到这里来接受咨询。科尔施指出,就像所有在相同情况下生活的其他家庭一样,赛利米一家的主要问题是居留的不稳定。也就是说,涉及对未来的规划,他们始终生活在不确定的状态下。在咨询时,这是常常谈到的问题。大家想知道的是,一次容忍居留的时间可以延长多久,能不能够把“容忍居留”改为“居留许可”,爱德慈善社方面是不是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科尔施希望赛利米一家能够结束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能够在德国长期居留,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未来。在原则上,她要求给所有18万名被容忍居留的难民提供一种长期的解决办法。德国政府目前也已就人道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

就塞米利一家而言,科尔施表示,他们没有过错,并未触犯过刑律,他们有住所,会德语,孩子们上学,而且健康成长,这样的人却得不到任何奖励,六年后的状况同刚入境德国四个星期时一样,这是非常荒唐的,是完全非人道的。

根据刚刚得到的容忍居留延长,赛利米一家还可以在科隆逗留七个月。至于以后会怎么样,还完全是一个未知数。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