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强硬威胁下的抗争与转折 | 媒体看中国 | DW | 20.12.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墙外文摘:强硬威胁下的抗争与转折

舆论认为,声援浦志强,港人才不会失去一切;中国威压加码的同时,台湾迎来历史折转点?

Obama erlaubt Verkauf von vier Kriegsschiffen nach Taiwan

美国军售台湾的军舰包括这类 泰勒号(USS Taylor)

(德国之声中文网)律师及时评人桑普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声援浦志强, 尽公民责任》认为,中共集团要关押浦志强的真正原因,从来不是那七条留言,而是他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法治意志和勇毅行动。他认为浦志强在一些案件中法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直击关键议题的敏锐逻辑思维能力,堪称中国律师界奇才。

桑普引用浦志强的话说,有了言论自由不等于拥有一切,但失去它却意味可能失去一切。港人应该善用言论自由,仗义执言,声援浦志强,才不会失去一切。"暴政固可怕,沉默价更高。发挥我们的言论自由,通过各种意见平台和社交媒体,声援浦志强、家属,以及一切遭受中共暴政折磨的律师和公民,正是世界公民的最基本责任"。

安德森理论与香港对立立场

香港《明报》发表文章悼念知名学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辞世。作者李祖乔指出,安德森不仅是欧美及华文媒体往往强调他是民族主义理论家,也是东南亚知识分子。印尼的"基层世界主义"是安氏未竟的研究之一。在这个概念中,"世界大同"意味着在丝毫不放弃民族主义情结的情况下,对其他民族的人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价值观和历史。

李祖乔说,安氏的"基层世界主义"对香港问题甚有启发。不少讨论都受困于这种对立:在地的"共同体情感"很快被视为非理性的"排外情绪";稍为"包容"和犹豫的态度又立刻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离地"。安氏理论可以克服这对立--居于本土,追求社群自决命运,同时又可以带着社群情结、不卑不亢地尊重、包容和虚心学习周边文化的优点。

"美国人应该多关心台湾"

台湾《苹果日报》发表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的文章《台湾脆弱的成功之路》指出,当支持独立的政党预期将在下月举行的总统大选胜出,这场选举将是一个转折点,美国人应该多关心台湾。

桑思汀说,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分歧有很强的世代差异。有相当大比例的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强烈支持台湾独立,他们认为台湾有自己的历史与认同。民进党在下个月可预期的胜选证明年轻世代日渐重要的选票力量。"每一年,台湾民众有愈来愈多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国家,拥有自己的价值与文化"。

桑思汀认为,如果蔡英文当选总统,她必须决断与中国的关係要走向何方,同时保护这座岛屿已经拥有的杰出成就,包括坚实的民主文化,独立的司法制度,以及高度的政治自由,而这一切都是在脱离威权统治后的极短时间内达成。"许多台湾人都相信,中国的确对台湾民主成就有实质且立即可见的威胁"。

"各国联手防制中国"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美国对我军售》,认为台湾向美国购买武器,只是在面对中国不断大肆扩充军备的威胁,维持基本国防的最起码自保需求。"台海一直存在的和平威胁,只有来自中国不惜以武力并吞台湾的公然野心,没有台湾主动引发战端的问题。就此而言,台海和平的唯一祸源,是扬弃邓小平'韬光养晦'教训,企图以'复兴中华'遂行野心的中国"。

社论认为,野心外露的中国,不仅是台海和平的唯一祸源,也是现今东亚安全最大的威胁。从东海到南海,中国毫不掩饰扩张行动。"从日本、东南亚、澳洲到印度,各国联手防制中国,有志一同"。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