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天下功夫出柏林 少林文化即功夫文化?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1月26日

11月25日,位于柏林市中心选帝侯大街的德国少林寺迁往柏林夏洛滕区的富兰克林大街10号,并正式更名为“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参加了文化中心的揭幕仪式。

https://p.dw.com/p/5uTS
少林文化中心成立(左为达亦乐)图像来源: dpa Zentralbild

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少林寺在德国的责任不仅仅只在局限与传授中华武术,而更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原来设在选帝侯大街的德国少林寺,是三年前由曾经只身到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和禅学的德国人拉伊纳达亦乐(Rainer Deyhle)经少林寺授权在柏林建立的,德国少林寺是海外最大的少林寺分院,不过每天所能接待人数的极限只有1000人。这与少林寺在海外驰名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而新落成的少林文化中心厅堂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米,还有可用绿地10000平米。

1964年出生的拉伊纳达亦乐出生于斯图加特,法学硕士,律师,法号释恒进,89年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少林武僧释延孜为师学习少林功夫,成为少林寺俗家弟子。2001年7月,他受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的委托,在柏林创办了德国少林寺。达亦乐现任德国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和德国少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可以说,达亦乐是集佛教徒,武术家,律师和企业家于一体的“异类”,他认为只有建立在一定的金钱基础上佛教才能更好的发展。

2004年,达亦乐创建了德国佛教党,自任主席,主张以佛教的慈悲、和平和宽忍精神改良德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利用“少林”这个金字招牌,达亦乐将自己创办德国少林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欧洲国家。维也纳和伦敦少林寺也正是得到了德国少林寺的帮助而成立,并将仿照德国少林寺的模式来发展。

德国少林寺是海外最大的少林寺“分号”,主要向德国人提供三种学习和服务的内容:少林功夫、禅学和中国医学。当年达亦乐建寺的宗旨是以“佛教禅宗为根本,以少林功夫为先锋,向德国和西欧传播和弘扬少林文化。” 不过3年过去了,虽然少林文化得到了传播,但是与达亦乐“佛教禅宗为根本”的初衷却大相径庭,因此少林文化中心下一阶段的任务更偏重于佛法和文化的传播。

达亦乐为了弘扬中医的美好愿望与付出的努力也与最终的收获不成比例:“少林寺中国医学中心”成立不久就关门大吉,这让达亦乐非常的失望。不过这种现状并非短期之内就能改变的,德国的外国人管理局不能颁发给中医以工作许可,即便他们在中国学习了多久的医学也没有用,除非他们作为一个非实习者在德国受过三年的医疗培训。

Eröffnung des Shaolin-Tempels Berlin
少林文化中心的佛像揭幕图像来源: dpa Zentralbild

而紧接着达亦乐建立“中国城”的设想也遭受了打击。2001年,他把关于设立“中国城”的设想提交给柏林的经济当局,尽管这个计划极具创意。按照他的设想,“中国城”将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选帝侯大街的一段及附近区域。当时已经有60-70家中国内地的企业家与北京市副市长都来到了柏林,达亦乐也有信心把中国城建成一个与中国经济和文化相关的机构和企业,成为促进德国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德交流的一个窗口,而不同于肮脏的饭菜馆、乌烟瘴气的烟馆和妓院、暴力凶杀的黑社会所聚集的旧式“唐人街”。

不过当时的柏林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基希(Gregor Gysi)否决了这一提议,后来基希因经济丑闻下台,他的这一决定也被认为是“无知,傲慢和愚蠢的”,而达亦乐认为,当时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德方不应仅仅给3个月的旅游签证,而是至少给6个月的商务签证。中国城计划最终胎死腹中,这让雄心勃勃的推广少林文化的达亦乐非常失望,不过却使得他萌生了从政的想法,这也就促成了德国佛教党的诞生。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让达亦乐又萌生了其他不少想法,他还计划两年之内在汉堡建立一家新的德国少林寺,计划在明年就开始动工。

不过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也引起了不少其他的声音,中国社科院就有人士指出,受大环境的影响,少林寺这个清静之地也已经卷入了市场逻辑,而地方政府也把他作为经济品牌在使用,习武和修禅的根本反而偏废了。众多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的确使得“少林寺”的名字愈发沉甸甸的,但是对少林寺本身,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恐怕只有他们在“吾日三省吾身”的时候才能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