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如何在北京“深呼吸”?

任琛(摘编)2015年2月6日

北京等各大城市再陷“十面霾伏”,也吸引了德语媒体的注意力。相关文章注意到,虽然中国的煤炭消耗量首次减少,但距离能够健康的“深呼吸”,还有很长的路程。

https://p.dw.com/p/1EXQZ
Smog in Peking
图像来源: Reuters/J. Lee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五(2月6日)《新苏黎世报》发表了题为"中国版能源转型"(Energiewende auf Chinesisch)的文章,描述了中国从毛泽东产煤大国远景构想到全世界最大新兴技术投资方的长征历程。

文章在引言中写道:"中国的煤炭消耗量是世界其它各国的总和。同时,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向中国这样如此大手笔的投资清洁能源。而且也很成功:中国的化石燃料开采量已经首次下降。"

生活在北京的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了中国导演贾樟柯为绿色和平组织拍摄的短片《人在霾途》。记者写道:"在拍摄的过程中,最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人们在雾霾的时候也照样过着平常的生活。这位中国名导演拍摄此片也有他个人的原因。他的父亲曾生活在产煤大省山西,死于肺癌。"

作者随后介绍了北京近日又遇严重雾霾的现状,指出:"新年伊始,这一200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遭受了8次重度雾霾的侵袭。不仅仅是北京,在几乎所有中国大型城市里,呼吸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中国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有大约90%的中国大城市受雾霾影响。2014年,74个大城市里,只有8个符合政府关于良好空气质量的标准。"

并非突破

文章继续写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CNCA)今年1月宣称,2014年是中国14年以来煤炭开采量首次下降的年份。今年的前11个月里,中国总共出产了35亿吨煤炭,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5%。虽然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表示,这并不是一个突破。该组织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声明指出,中国的炭粉尘排放量依然几乎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排放量总合相等。但煤炭消费量的下降仍然会对空气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指出:"中国几十年以来一直是一个煤炭大国。这有历史上的原因。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想让这个新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实现自给自足。而煤炭是中国唯一蕴藏量丰富的化石燃料。"

Solarpark in China
2014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输出能力等于8座核电站。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那么问题来了……

文章在结尾写道:"根据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消息,中国去年光伏发电超过120亿瓦的机组并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这些光伏设施的发电量能顶上8座核电站。在风能上,中国如今凭借其180亿瓦的发电量也已经是世界冠军。国家的目标是:在十年内让非化石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耗量中的比重翻番,从如今的10%上升至20%。"

……其中也包括核电站。中国认为核能是环保能源。也将其和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一样算入清洁能源。而且其中也包括三峡大坝以及其它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筹建中的数百座水坝。但从环保政策角度上来看,这些大坝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它们会把一条大河分为好几段。新形成的巨型堰塞湖又会改变或毁坏周边的生态系统。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煤炭的消费量确实会明显下降。"

危机之中"深呼吸"

与此同时,德国《商报》本周五也发表文章关注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在题为"深呼吸"(Tief durchatmen)的文章中,作者认为,面对北京糟糕的空气质量,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作者在开头写道:"印度空气污染的问题比中国还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受污染程度最严重的20座城市中,有一半位于印度。完全看不到中国城市。但如果像我一样生活在北京,这样的消息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安慰。这个城市是中国受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但危机之中,人们也会变得聪明起来。"

Smog in Peking
北京已是中国受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ChinaFotoPress

作者随后介绍了在自己家中安装的远大空气净化器,并聚焦该公司的最新产品。"这是为有环保责任感的公民设计的一款智能手机。它比普通手机更厚实一些,里面装有能够测量两种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器,也能测量电磁波污染和有毒油漆的污染程度。该产品一旦大规模上市,必然会敦促政治层必须有所行动。因为,一个是我知道北京整体的污染程度,然后希望自己所处环境没有那么糟。另一个是我知道我身边的空气污染程度具体有多糟糕。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作者随后介绍称:"很可惜,这个售价为大约1800欧元的手机还比较贵。但它还是有潜力成为新的身份的象征,让人表现出自己是最跟得上时代的中国人。除了路易威登箱包和保时捷卡宴以外,这个手机可以成为另一个有意义的补充。无论如何,远大都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让人们看到危机可以催生出怎样的新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可以如何敦促政府,不要放松政治层面上的改革力度。"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