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气球事件”让中美稳定双边关系努力严重受挫

邓聿文
2023年2月6日

被中国称为“误入”美国领空的高空气球被美军方击落,北京指责美方用武力打下无人飞艇明显反应过度。早前,美国务卿布林肯宣布延迟原本计划2月5日对中国的访问。无论这个气球究竟是用于“气候研究”,还是“间谍行为”,围绕此事的外交角力反映双方的关系已脆弱到不堪一击。

https://p.dw.com/p/4N8fb
“气球事件”引爆美中外交角力
“气球事件”引爆美中外交角力图像来源: Chase Doak/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从各方报道来看,美国1月28日就发现了气球飘到美国,拜登政府试图压制此事,但在地方媒体公布消息后,鉴于目前美国内的反中气氛,此事迅速发酵,搞动美国舆论,用中方的话说,美官方、媒体和政客大肆炒作该事,是在“小题大做”,借之“抹黑”和攻击中国。一种带点阴谋论的说法是,美国的右派不愿看到布林肯访华,因为布氏访华的使命是要在美中之间建立护栏,管控双方分歧以免失控,而他们就希望美中关系自由落体下坠,最好双方真刀真枪地打一仗。布林肯推迟访华似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该说法。

不管美国政治化“气球事件”的意图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毒化了双方关系,让美国强化了中国是美最大安全威胁的认知。美国近年一直在国内外宣扬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北京的军事现代化对美构成最大威胁,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深表疑虑,认为中国追赶美国的最终目的是要打败美国,将美国从全球霸主的“宝座”赶下来,建立一个北京主宰的全球新秩序。“气球事件”正好印证了中国的这种战略野心。

“中国气球”带来的危机感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美国处于两洋,周边又没有强大的邻国,再加上自身军事实力的超强,除了二战时期曾经遭受过日本的偷袭(还不是发生在本土),美国本土领海领空一百多年来都没有出现过别的国家的船舰和飞行器入侵的事情(也许曾经有过,但没有公布出来),而现在这个“入侵”美国领空的国家,竟然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从此角度看,华盛顿的确有动机借该事件激起美国民众危机感,凝聚内部力量以进一步对抗中国。

战略互疑如今是美中常态。事实上,北京对美国的战略疑虑更久远,在毛泽东时期,北京就时刻担忧共产政权会被美国突然间干掉。到江、胡时期,随着中国实力上升以及两国利益日益缠绕,这种政权被推翻的担忧减弱,但没有完全消失,北京还是担心有可能被美国和西方和平演变的风险。习上台后,随着中美对抗加剧,北京重又弥漫美国要推翻中共的疑心。这种战略互疑的强化使得双方看对方的每一步动作都觉得不怀好意,导致敌意螺旋上升,最后很可能在某种不可控或者意外的情形下爆发军事冲突。

然而其实,这是双方理性的决策者都不想走到的一步。因为到了这一步,以美中今天的实力,损失都会巨大,难有言胜者。此乃拜登为何再三要给习近平强调建立护栏的原委。尽管拜登的护栏是要美来主导,但不管怎样,护栏的提出看到了美中对抗不可承受的风险,双方有意在当下的临界点上稳定双边关系,不让它继续下滑,这亦是去年11月的巴厘岛拜习会达成美国务卿尽快访华的理由。

布林肯因此事宣布延迟访华,美中寻求稳定双边关系的努力遭受严重受挫。但是,“气球事件”虽给布氏访华造成很大压力,却非是延迟访问的真正动因。真实原因或许是中方也不愿布林肯此时造访。

美国发现疑似来自中国的侦察气球

布林肯取消访华的背后

有关布林肯2月5日访华的消息最早是由媒体透露出的,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月17日表达过欢迎和期待之意,但也确如在“气球事件”发酵后中方所说,双方都没有正式宣布此事。相反,中方发言人尔后在问及该问题时,皆以“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作答,直到2月3日还是如此回应。这就很不正常。

一般来说,中国外交部在涉及中国领导人出访或者外国政要来访的答问中,从消息透露开始到领导人成行前的一段时间,都会这么回答,但在临行前两三天或者一两天,回答会改成肯定。按照美方说法,布林肯5日访华,那么4日就要出发,因为中途要飞10多个小时,而中方3日还不能正式表态确认,表明双方就布氏访华的沟通很不顺畅,有很大阻力。在北京看来,美国一边对布林肯访华不断放风,一边却加码围堵和打压中国,这实在不是为访华营造好的氛围,而是要给中国下马威,压中国在一系列美国要求中国配合的议题上就范。秦刚接任外长后,其对外发言和表态的调子变软了很多,但美国如此施压很难说不会激起北京内部强硬派的反弹,认为没有必要在此时邀布林肯访华。

美国最近在科技、军事、债务陷阱、台湾方面,连连出手,收紧对中遏制。美日荷三方达成芯片设备出口协议,禁止成熟制程的产品卖给中国。对华为,传出要彻底断供。在菲律宾新增四个军事基地牵制中国。美航母出没南海。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传4月出访台湾。财长耶伦在达沃斯和中国副总理刘鹤谈笑风生后,转眼在赞比亚指责中国的债务陷阱。布林肯更在访华前,抛出一系列议题,意图给北京制造压力。美国所有这些动作,都会被北京视作华盛顿实无意去改善两国关系,拜登所谓的设立护栏,不过是按照美方“旨意”,要中国遵守罢了。毫无疑问,北京内部的对美强硬派对此会非常不满。为照顾强硬派的情绪,北京也会向美方抛出自己关切的议题,要华盛顿满足。可以想见,双方肯定是不会妥协和退让的,甚至在一些非核心的问题上都难以取得最低程度的共识,布林肯极可能空手而归。如果这样,他就不好向国内交代,国会反对派势必会对他猛烈讨伐。此种氛围下,当然还不如不去。

一种与此有关的看法认为,美中这几天其实已经在为“气球事件”交涉,但显然双方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美方把此事公之于众,布林肯也就顺势延迟访华。拜登最后决定将这颗气球击落,一方面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气氛让他不能在涉华问题上示弱,必展强硬姿态;另一方面也把中美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可能转圜空间击落了,从中国外交部特别是军方表态称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看,不排除因此引发擦枪走火。

中美关系已经够坏了,布林肯访华原本多少可以修补一点,但“气球事件”又让它回到这种坏的节奏。随着美国两党在今年拉开总统大选的帷幕,未来两年,美中关系很可能出现地动山摇的一刻。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