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电影之回顾及展望 | 文化经纬 | DW | 30.12.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年度电影之回顾及展望

家庭影院步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影迷朋友宁可蜷缩在自家沙发里,选播一张心爱的DVD,就着冰镇啤酒打发寂寞时光。不过回顾2005年的银屏盛况,还是有很多优秀作品足以吸引我们重拾爆米花+宽银幕的乐趣。

King Kong, Szenefotos

《金刚》一幕

任何一部成功影片当然都有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分。《星球大战III》、《金刚》等好莱坞大片虽然有内容空泛之嫌,但其高投入、精制作的多维画面,以及悬念迭出的离奇剧情依然能在两三个小时内将观众钉牢在影厅座席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大师之作《百万美元宝贝》令人过目难忘,成为年度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一秒钟的24幅画面

Michael Haneke

迈克·哈内克

观众群体较小的欧洲影院大力推介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更小国家的作品。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以一部《孩子》二度摘取戛纳金棕榈;《隐藏摄影机》夺得欧洲电影节五大奖项,再次证明奥地利导演迈克·哈内克(Michael Haneke)的非凡实力。艺术、电影和现实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哈内克表达了自己的思索:“戈达尔有一句名言:电影是一秒钟之内的24幅现实画面。而我想说的是:电影是力图反映现实的一秒钟之内的24幅虚假画面。”

中国式惊艳

Berlinale Film Kong-Que Peacock

飞不起来的梦想

《孔雀》、《青红》等中国影片今年在各大欧洲影节上颇有斩获。一部朴实无华的导演处女作为顾长卫赢得银熊奖,银幕上原本灰头土脸的孔雀灿然开屏于颁奖典礼——女主角张静初一袭流光溢彩的孔雀服令欧洲人倍感惊艳,联想起当年扮演秋菊的巩俐。底层民众的苦难一直是成就中国电影的工具,这也许也是电影艺术虚伪的一面。所谓“痛苦是艺术源泉”的说法其实并不确切,那种痛苦充其量也是别人的痛苦——走上前台的都是被选上的。

Szenenbild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十面埋伏》剧照

今年年初在德国影院上映的张艺谋第二部功夫影片《十面埋伏》绽放了一场视觉的烟花,欧洲观众表现得远比中国人自己宽容。德新社发表评论说:“这部围绕唐朝时的爱情、嫉妒和背叛的电影以其绚丽的图像和令人屏息的打斗场面异常富有蛊惑力量。……尽管中国味道十足,《十面埋伏》却惊讶地给人以西方化的印象。在能力超凡的中国古代神奇斗士身上,可以感觉到美国电影中超级英雄的身影。这大概也是这个片种得以成功的解释之一吧。”

电影的结构性问题

一些观察家认为,国际电影业正在走向衰退。或者换句话说,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和艺术媒介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欧洲电影市场的大幅萎缩只是一种表象,其内在原因是多重的。数字化音像产品威胁到传统电影业的生存,尤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因特网比电影院更富魅力。

伴随着DVD产品的问世,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度门庭若市的影院越来越显冷清。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倾向于选择购买或者刻录影碟,尤其是在盗版猖獗的中国。

好莱坞不再是引擎

当然,国际电影商自身也要为经济萧条承担一部分责任。“好莱坞发动机”再也不能带动起世界影院的轴轮,一大批媚俗、无聊、轻浮、不知所云的低劣之作充斥影坛,致使全球影院给养不足。

德国电影协会主席托马斯·奈格勒不久前在年度电影总结大会上表示:“世界电影业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萧条及繁荣是交替进行的。现有题材不见得总是符合当前观众的口味。”如何走出当前低谷?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亚思明综述)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