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如何继承遗产 | 文化经纬 | DW | 22.12.200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德国人如何继承遗产

数额是惊人的:估计今后10年里将有2万亿欧元的财产易主,也就是被继承。其中四分之一将落在2%的人手里。但一般老百姓也继承。然而,德国遗产继承中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纠纷。

艾森的“伟拉山”(Villa Huegel)中国人一般称为克虏伯庄园,早由克虏伯家庭后人捐给了艾森市政府

艾森的“伟拉山”(Villa Huegel)中国人一般称为克虏伯庄园,早由克虏伯家庭后人捐给了艾森市政府

许多电影里有这么一幕:葬礼后全家人聚在公证人那里,听公证人宣读死者的遗嘱,比如:“我的妻子获得马约卡的度假别墅,XY公司的股票遗给我的儿子。”尽管一切发生在公证人的监督下,却仍然经常有争议发生。

假如没有遗嘱,那当然就更热闹了。而这在德国是非常常见的事:据民意测验,大约70%德国人不去立什么遗嘱。德国继承法和财产后续联合会干事长、律师比特勒尔了解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是出于对想自己未来的死亡的恐惧,也许有一点这种态度:我身后天翻地覆,那又怎么样,反正已经没我的事了。”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世时去考虑自己死后谁应该得到什么的人,对遗嘱的感觉经常就象是自己的死刑判决书。

还有个问题:德国家庭里几乎不谈钱的问题:妈妈和爸爸在帐户上有多少钱,跟儿子和女儿一点关系都没有。然而,在父母双方中死了一方后,未亡的人们之间的冲突就爆发了。冲突并不见得要围绕“伟拉”、首饰或证券。典型的遗产是另一样东西。

比特勒尔:“绝大多数情况下,典型的遗产是一幢独家别墅,是人们艰难地省出来的,艰难地付清了的,也许还有些财产价值。”

Michael Schumachers Villa

车王舒马赫的“伟拉”

(译者:“别墅”本来是一个豪华的概念,但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把它扭曲并贬低了,只要不是大楼,都成了“别墅”,德语中的独家房子(Einfamilienhaus)在中国现在叫单挑别墅,数家一幢的(Mehrfamilienhaus)在中国叫联排或联体别墅,两家合一幢的(Doppelhaus)叫“双拼别墅”。在此从俗。而本来意见上的“别墅”,不仅要是单挑的,而且要比一般的豪华,在德语中叫“Villa”,因此不能再译成“别墅”,在此暂时音译成“伟拉”。要不怎么办呢?)

财产并不完全等同于金钱。未亡人经常不是为物质价值不高、而个人价值更高的遗产争执:谁该得到每个星期天端上桌的奶奶那套有花饰的咖啡具?谁得到那永远令人安心地嘀嗒响的厅里的立钟?谁得到童年时那么爱弹的那架钢琴呢?

遗产争执在德国所有阶层都发生,在似乎所有人都得到遗产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在后面的情况下,争执点便经常是所谓分配是否公平。律师比特勒尔是这样描述的:“假如一位得到价值20万欧元的一个房地产,另一位得到的是价值40万的,问题便是,得到贵的房地产的那位是否应该直接10万欧元给另一位作为补偿呢?对这个问题,人们很喜欢一直争到法庭上去。”

Haus von Bundeskanzler Schröder, Hannover

施罗德在汉诺威的住房按中国新概念是“双拼别墅”的一半,而不是德国概念中的“伟拉”

假如对遗产没有作出准确的规定,那么,所有未亡人,无论是女是男,便构成一个继承人共同体,对遗产有关的一切共同作出决定。从死者帐号上每汇出一笔钱都必须由所有未亡人共同签字,遗下的房产的每一次装修都必须全体同意。冲突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对遗产应该如何分配看法都不相同。遗产争执可以持续多年,兄弟姐妹之间的通信完全经律师转手。

比特勒尔说,如果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那么最后便大家一无所得:“如果继承人完全不能达成一致,比如遗产中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分配,那么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甚至会以拍卖来终结,然后笑的是第三者,他们也许可以便宜地拍下一个遗产。”

还有,德国的家庭状况越来越复杂。婚姻不再持续一生,离婚的伴侣分手后建立新的家庭…… 比特勒尔指出,这一发展趋势对继承法也有影响:“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到,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得到一份遗产。这意味着,第一次婚姻的孩子,以前非婚姻关系中产生的孩子,他们会忽然进入而比如说与第二个妻子构成了一个继承共同体。在这方面,人在世时应该未雨绸缪,尤其是为了保护发妻。”

律师们认为,人们还是应该尽量在在世时为自己身后做些安排,即使自己财产的价值也许并不大。而且没必要等到85岁,年轻时写遗嘱也是不错的。比如丈夫死了,才35岁的妻子没有必要为了房产去跟岳父母争个没完吧。遗嘱里说的并不等于就是最后一句话,再也不能更改了。按德国法律,遗嘱可以修改无数次。

(布莉塔.克莱曼)

DW.COM

  • 日期 22.12.2004
  • 作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1y9
  • 日期 22.12.2004
  • 作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1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