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拖垮世界?中印明友暗敌?

安静(摘编)2015年10月5日

《法兰克福汇报》周一分析经济放缓的中国是否会将世界拖入大萧条,并同时指出该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南德意志报》则描述了表面和气、暗中较劲的中印关系。

https://p.dw.com/p/1Giw3
China Symbolbild Einbruch Wirtschaft Export Börs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ang Chun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周一(10月5日)在其政治版发表题为"不会因中国而崩塌(Kein Absturz durch China)"的署名文章。作者在开头写道,中国的意义重大,该国经济倘若硬着陆,则会遍体鳞伤。作者随后自问自答道:"中国会将世界拖入经济大萧条吗?答案看来是否定的。美国消费者又一次成为救星。他们的消费力量还是远大于中国的。"

文章继续分析:"比起中国的商品,美国更多进口的是德国或者欧洲的商品。如今,中国经济放缓的另一个平衡力量是欧洲的内需发展。如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位于欧元区边缘的国家今年将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费和投资的力度,意大利和法国在这些方面依旧较为保守,但是也有上升的迹象。此外,包括德国和英国的购买力保持高度稳定性,下降的石油价格在这些形势发展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由此而言,欧洲正在开始逐渐重新走上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中国只有彻底崩塌,才有可能引起全球范围的大萧条。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不难看出,中国急速打造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该国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剧烈但又必要的向下调整。德国工业界表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销量正在减少,它们设在中国的工厂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机遇和风险并存

《法兰克福汇报》作者接着提醒,大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已经大于工业。"而在贸易和服务行业,情况看起来还不错。零售业的销售额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称自己的销售额和盈利在不断上升,对保险和银行服务的需求也是只增不减。当然,中国的服务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工业。但是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这个国家而言重要的是:不断转向服务业的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强势。"

Symbolfoto Fahnen USA und China
美国的消费力量还是远大于中国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J. Sullivan

文章在最后总结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台高筑。"可支配的资金无法流向具有竞争力的新企业。新进的竞争企业通常要依靠不规则的信贷市场。这就成为它们的竞争劣势,更是金融市场稳定的一个风险。"

表面和气 暗中较量

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在印度进行访问。印度自然成为德语媒体周一关注的焦点。但是,分析印度的文章中几乎都不可避免地提到中国。例如,《南德意志报》当天指出,莫迪政府的战略目标是大力提高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从他的访问行程中可以看出这一点,2014年5月上台后,他先后访问了29个国家,包括所有的近邻和最重要的地区伙伴国-巴基斯坦除外。这一点不同寻常,因为莫迪的前任已经好多年没有去过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澳大利亚了。此外访问的先后顺序也值得注意:巴西、美国、日本-整整一年之后才访问中国,中国可谓是印度外交政策中的'白象'(比喻珍贵但累赘的东西)。"

作者继续介绍:"莫迪的外交政策遵循两个简单的目标:通过雄心勃勃的邻国政策巩固印度在贸易和安全政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第二个目标:抗衡中国。这两个亚洲大国虽然没有公开对抗,互相访问和贸易协议造就看似富有成果的关系,但其实双方都在暗地较劲、而且互不信任。"

Staatsbesuch Indiens Premierminister Modi besucht China Xi Jinping
一团和气只是表象?图像来源: Reuters/K. Kyung-Hoon

"'向东看,并且在东边行动',这是莫迪宣布的印度外交新口号,尤其要和印度最重要的安全伙伴美国合作。莫迪上任以来已经两次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到访了印度一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