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亦敌亦友 | 媒体看中国 | DW | 08.06.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亦敌亦友

周三的德国报刊,关注了中国企业在德国、欧洲市场的收购战略,并展望即将开始德中政府间磋商指出,德国与中国亦敌亦友。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周三以"支票4.0战略"为题,刊文分析了中国资本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的战略。

"中共政权近一年来一直在宣传其'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德国的'工业4.0'战略相似,中国的这一经济战略注重的也是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机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海量的数据则将催生全新的业务模式。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这一战略就是国家开出的一张采购清单。在工业数字化浪潮中占据先机的企业,有望获得大笔的政府订单以及财政补贴。而在海外大举收购的中国企业,也不必为资金问题发愁:国有银行会提供相应的贷款。也就是说,如果库卡真的被美的收购,它注定将和中国当局进行紧密合作。"

"这桩收购案在德国政府内引发了忧虑。毕竟,对于德国经济而言,'工业4.0'战略实在太重要了。德国绝不想再错过第二次数字化浪潮。"

文章随后回顾了上周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试图组织德国企业就库卡收购提出竞争性报价一事。"但是,西门子拒绝了这个提议,该集团能够自己建造完整的工厂,因此告诉柏林,称对机器人制造商暂时不感兴趣。而作为库卡机器人最主要客户的汽车产业,也宣称没有兴趣。很明显,没有人考虑提出竞价。看来,大家都非常担心会惹恼北京的领导人--德国汽车产业极度依赖中国市场。"

China Bundekanzlerin Merkel in Peking

2015年10月默克尔第8次访华

《每日镜报》则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开始的默克尔第9次访华之旅。该报以"竞争之中谋共识"为题,问道:为什么中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收购欧洲企业?

"中国不再想当西方国家的生产基地,而想转型成高科技制造大国。对这一经济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印度、越南等国早已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通过收购欧洲企业,中国获得的不仅仅是品牌,还有知识。在很多起案例中,中资收购都被视为一种双赢的模式:欧洲企业由此能够迈入中国市场。但在库卡一案中,这一理由似乎不再成立。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早已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

"对于德国而言,中国既是经济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竞争对手。德国从对华贸易中获利丰厚,中国早已是德国汽车行业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两国之间的年度商品贸易额已经高达1630亿欧元。中国已经是德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 美国、法国以及荷兰。因此,继续保持良好的对华关系符合德国的利益。"

"但另一方面,德国也愈发感受到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的压力。许多中国国企的产能远远大于需求,却又能获得极为优惠的电力、贷款、物流服务。这对全球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尤其明显。仅在今年,中国的钢铁过剩产能就达4.3亿吨。"

文章接着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压低了全球市场的价格,因此,德国政府有意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免受其害。"与此同时,德国方面还有人担心,中国人会从德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偷学相关的技术,中国企业很快就能以更低廉的价格生产机器。德国工业界因此呼吁加强对专利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