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从亲密无间到相看两厌

雨涵(摘编)
2020年6月26日

中英两国曾经自称双边关系走进“黄金时代”,然而随着5G技术、新冠疫情和香港国安法等议题带来的争议,伦敦和北京成为隔空互骂的“冤家”。《明镜周刊》记者观察了短短五年内,双边关系的冷暖变化。

https://p.dw.com/p/3ePA0
Großbritannien,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in China
曾经的中英“蜜月期”:2015年习近平访英,女王亲自接待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P. Xinglei

(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港版国安法引起的争议不断发酵,中英关系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明镜周刊》在线版发表了驻伦敦记者Jörg Schindler对近五年来两国关系从"黄金蜜月期"到如今"隔空对吵"的演变,并且分析了现任首相约翰逊在英国退欧之后所面临的外交难题。

文章开篇先是回顾了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访问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亲自接待的场面。那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不无陶醉地说,中英关系走到了"黄金时代"。然而时移世易,"五年的时间,再加上一场新冠瘟疫,使得这两个昔日的亲密朋友如今已经不再是互相对话,而变成了隔空喊话。"

其中的主要争议在于香港问题。北京在这个昔日的英国殖民地、今日的特别行政区引入国安法的做法,引起了伦敦的强烈批评。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公开表示,英国无权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奉劝其"摈弃冷战思维和殖民心态"。

文章分析道,其实约翰逊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亲华派",不遗余力地吸引中国投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似乎也没有太多其它的选择。"因此这位首相从1月份以来,就不顾美国以及自己党内的强烈反对声音,允许备受争议的科技巨头华为参与英国的5G建设。这一态度对于北京来说,无疑是相当受用的。"

"然而新冠疫情的爆发则将英国对于中国医药产品的依赖性毫不留情地暴露于世。此外,北京在香港采取的强硬手段也让伦敦清楚地看到,中国也只有在符合其政权利益的情况下,才会遵守那些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条约。"

从通信技术到学术研究,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英国政治人物几个月来也在积极游说,以求"将中国的影响力从英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铲除"。而新近引起轩然大波的港版国安法又是一个有力的论据。

UK Coronavirus | Boris Johnson kündigt Lockerungen a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W. Szymanowicz

"约翰逊渐渐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他仍然毫不畏惧地自称对华友好。最近这位首相开始采取大踏步的撤回策略。原本1月份已经决定让华为参与5G项目--该议题在北京眼中是双边关系的试金石--而现在又要求英国的技术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GCHQ)去重新审核此事。很多迹象显示,约翰逊此后会收回先前的决定。"

英国能为港人做些什么?

在香港的问题上,约翰逊也做出了令人注目的一步:如果中国真的一意孤行,那么英国可能会允许所有持有"英国海外公民"身份的港人获得12个月的在英居留,此后也有机会正式入籍英国。

文章最后总结道:"一切的迹象都预示着(英中两国之间)面临冲突。北京已经发出了威胁,可能会重新考虑中资对英国核电站建设以及规划中的HS2高铁项目的投资。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在提醒伦敦方面,趁早'悬崖勒马'。"

《商报》刊发了德国联邦议员戴雷德(Daniela De Ridder)撰写的客座评论《脆弱的世界强国》,文章认为港版国安法不仅没有显示出中共政权的强大,反而暴露了它的弱点。

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副主席认为,北京将香港的抗议运动视为对自己的威胁,这令人联想起实力悬殊的大卫与歌利亚之战:"一个政权越是以威权的方式来统治,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自信心看起来就越弱,而这个国家又是这么想要成为世界强国。……如果哪个德国议员谈起了中国的人权问题,就可能会面临被中国禁止入境的遭遇,或者会收到中国大使馆寄来的一封言辞不那么友好的信函,被警告不要干预中国内政。"戴雷德表示,她自己在联邦议院的辩论中谈到维吾尔问题之后,就有过上述的遭遇。

评论总结道:"中国领导人不容忍任何批评的声音,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新疆;在30多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上也是如此。因此,在香港暴力推行国安法不仅仅是向港人展现强权,它同时也是一个威权政权在释放内政信号:谁如果想要只是有条件地遵守中共的游戏规则,这在一个多民族的中国是无法实现的;一个15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允许任何的偏差出现。中共最大的担心就是,不断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会在大陆造成动荡因素,而香港也会为星火燎原式的抗议浪潮做出示范作用。"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没有归期的香港抗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