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德中关系会迎来政冷经热吗? | 媒体看中国 | DW | 24.10.201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德中关系会迎来政冷经热吗?

德国《威悉信使报》报道德国外长马斯同香港民运代表黄之锋的见面导致德中外交被中方“雪藏”,《莱茵邮报》发表评论认为质疑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应该是政界的责任,而不是经济界的任务。

Deutschland | Hongkong-Aktivist Joshua Wong mit Außenminister Heiko Maas

今年9月初,黄之锋和马斯在柏林见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德《威悉信使报》关注到德国外长马斯同香港示威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在柏林见过面的一个月后,北京让柏林方面感受到令北京不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该报发表题为"中国让德国靠边站"(China lässt Deutschland links liegen)的文章,描述原本应该同德国外长举行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的中国外长王毅却在柏林拐了个弯,去了法国和瑞士。

文章写道,"这已经不是中国外长第一次回绝(德国外长)马斯了。今年9月底,中国外长取消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大会议期间与马斯共进早餐的计划。这显然是因为9月9日社民党籍的德国外长同香港示威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在柏林的一场活动上见了面。中国方面认为这是'严重的干涉内政'。也正是这件事甚至导致多年来德国驻华大使首次被中国外交部召见。德国大使被告知(德方需要承担)'后果'。现在中国正在让德国感受到这后果是什么。中国正在打出一套组合拳,吓阻西方人对香港示威运动的同情与怜悯"。

文章引述美国华裔政治学者裴敏欣的话说,"中国把自己的朋友变成敌人的数量越多,对美国而言就更容易地建起广泛的联盟,阻挡中国的势力和野心"。文章写道,"到目前为止,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被看作是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美中贸易战的过程中,德国对中国的经济意义也变得更为重要"。

文章写道,"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副总裁胡谧空(Mikko Huotari)说:'现实就是这样,我们会被在外交冰柜里装上一段时间。他说,原本人们以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面对来自朋友们的批评时态度会越来越自信,但情况却是相反的。他判断德国企业也可能会感受到中国对联邦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方法的不快,尽管如此他觉得不应该改变对待香港问题的方针。他说,'我们不能让别人敲诈。'"

最近几年,搭乘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顺风车的德国城市杜伊斯堡,在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转型中格外显眼。曾经作为鲁尔区矿业的转运中心现在多了许多中国人的身影。《莱茵邮报》发表题为"港口成了杜伊斯堡的就业制造机"(Der Hafen ist Duisburgs Job-Maschine)的评论。

评论写道:"钢铁产业还在痛苦挣扎的时候,杜伊斯堡的第二条经济支柱却迎来了不期而遇的振兴和繁荣。'不期而遇'这个词可能并不合适。因为数年来杜伊斯堡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同中国之间的关系,而新建的转运港口再次从这一关系中受益。"

"中远海运作为项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不仅仅是一家全球活跃的物流企业,同时它也是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这样一家企业向一项推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项目里投入大量资金并不令人惊奇"。

"虽然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不无争议,但是杜伊斯堡港和中远海运合作的消息对杜伊斯堡来说是一件好事。新建的转运码头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就业制造机。虽然肯定有理由让我们去质疑中国新丝绸之路政策背后的动机和目的,但是提出质疑首先是政界的任务,而不是经济界的任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