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德企需要害怕中国金主吗?

王凡(摘编)2016年4月21日

周四,德国《时代周报》分析了中方在欧洲收购企业的热潮,称对德企而言好处良多;《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明报》执行总编辑姜国元被解雇一事,表示这可能是该报负责人向北京作出的表态。

https://p.dw.com/p/1IaUH
Maschinenbau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很多人都不愿意谈及来自亚洲的金主入股德国企业这一点,尽管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2015年,中国国企、私企对德国中型企业的购买量之大前所未有",德国《时代周报》周四(4月21日)的文章这样写道。文章接着指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在欧洲的投资额增加四倍,达到了180亿美元。

"中国积累了大量资本,希望战略性地对其加以利用。据媒体报道,今年又有12家德国企业上了(中国的)购物单。……然而几乎没有哪个地方的怀疑态度像在德国这样强:根据德国墨卡托研究所的一项直接投资调查,约80%的(德国)公司决策者对于收购和入股--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收购与入股--持消极态度。"

然而墨卡托调查研究的作者们表示,几乎没有实践经验显示,外国金主参与德企会带来不利的后续影响。而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所有目前为止的收购都显示,中方追求的目标是维持好、做好在德收购的企业。"

文章随后援引汉堡全球与地区研究所亚洲研究的负责人舒勒( Margot Schüller)称,中国企业其实常常是很多德国中型企业的理想合作伙伴。"原因是:与美国或英国的投资者不同,这些中国企业很少带来自己的董事会,经常不参与生意操作的细节,……只是细看财务稳定情况。对于这些德国中型企业而言,这很有利。"

舒勒女士还表示,那种认为中方只对技术感兴趣、收购后德国工作岗位流失的看法也站不住脚--很多投资者甚至作出广泛许诺,保证岗位和就业,专业技术也留在了德国国内。她说,人们应该更多讨论外方投资者入股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好的理由……最后一些企业肯定会说,"我们从中完全是在获利"。

Panama Papers Mossack Fonseca
巴拿马文件涉及至少8名现任和前任中国政治局常委的家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F.Frey

《明报》执行总编辑被炒鱿鱼

"周三早上来到编辑部时,即便是那些老编辑们眼中也含着泪:这一天,香港《明报》刊登了其对巴拿马文件的曝光,之前的那个晚上,执行总编姜国元和他们一起做了这期报纸。……但恰恰就是在大爆料的这一天,总编钟天祥解雇了其副手、执行总编(姜国元),而且是在半夜。官方给出的原因是节流、紧缩,然而巴拿马文件可能是一个好用的契机,让这位主编摆脱其副手以及那些对北京持批评态度的员工。",《南德意志报》周四的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表示,在这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早已是这样--"谁在报导中共及其政策时太具批判性,谁就会有麻烦"。"虽然香港没有媒体审查,但广告商们就不会问津了。"

"《明报》执拗了很久。在2014年年初,该报参与了另外一起逃税事件的全球性调查,……其中涉及中国领导人家族的离岸公司。在原本计划的报道刊登前几天,当时的《明报》主编刘进图被解雇。此后不久,刘还在街上遇袭。 "

"刘进图的继任是钟天祥,而钟被看作是亲北京的。此后,很多领导岗位的员工离开了该报。……可以想象的是:早已确定要辞退姜国元,特别选在(巴拿马文件)文章刊登的这天宣布,是对北京作出表态:我们是有所作为的。"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