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德国人如何才能有资格要求中国减排?

文山 摘编
2019年7月13日

人均碳排放显著高于中国的德国,怎样做才能说服中国人进一步加大气候保护力度?面对美中争霸,欧洲又能找到怎样的自身定位?周末的德语报刊评论版,探讨了这些话题。

https://p.dw.com/p/3M23a
Symbolbild Windkraftwerk Kohlekraftwerk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是时候出台禁令了"为题,刊发社论指出,民选的政府,也必须要有勇气冒着得罪民众的风险,去限制民众的部分权利,从而实现必要的气候保护目标。

文章认为,如果德国民众依然坚持既有的高排放生活习惯,就没法去说服中国人减排。

"人均每年排放将近十吨二氧化碳的德国,在自己大幅削减排放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中国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人均排放大约在7到8吨之间,依然低于德国。不过,从总数上来说,中国的排碳量却是最大的,而且北京依然在继续兴建电站、工厂。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全球升温不超过1.5度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根据德国环境部的数据,即便是为了遵守具备国际法效力的2摄氏度目标,全球人均碳排放也必须降到每年2吨以下。"

"但是中国以及印度等较贫穷的国家则在争取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他们确实有权这么做。所以西方必须大幅削减自己的水准。如果只是抬高污染的成本、希望市场能够调节一切,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不公平,因为此类策略只会让当前本就没有太多资产的人承受负担。所以,我们更需要对贫富人群一视同仁的规则。"

作者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机制,无力在气候危机的时代实现对住房、交通、粮食、数字化等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方位调控。因此,必须要依靠议会授权、专家制订的全面理性方案,其中将包括强制淘汰煤电及燃油汽车、提高肉类价格、限制乘坐飞机旅行等手段。

"我们社会必须认可这一点:这些措施将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也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采取行动。普通人也必须授权民意代表来制订必要的规则。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在限制自由,他说得没错。但是,没有人有权去要求'只要我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自由。这种观点以前就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反社会的。而在气候变化的时代,这种观点更是应当被埋葬。当然,我们绝对不能建立一个生态独裁制度。但是,即便在一个民主化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自由的边界,也应止于全体人的生存基础受到威胁之时。"

EU-Fahne auf China-Fahne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

柏林出版的《焦点周刊》网站则刊登了一篇由科隆大学政治学教授耶格尔(Thomas Jäger)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以"欧洲在'美国优先'、'中国优先'、'俄国优先'之间被碾碎"为题,指出美中之间的争霸,很有可能像当年冷战时的美苏争霸一样,对全球所有国家间的外交关系都构成深远的影响。这也关系着德国的福祉。

"特朗普总统面对全球格局的剧变,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答:美国优先。即便面对阻力,他也要扩大美国在经济与军事方面的领先优势。他的理念是:美国越强大,就越不需要去考虑别人。"

"中国国家主席也有一样的想法。他拿出的方案尽管名叫'中国制造2025',但是实际上就是'中国优先'。习近平的目标是:显著缩小与美国的军事差距,并且在经济与科技方面超越美国。中国不愿继续特别关心别国的感受--尤其是美国的感受。北京现在想让其他国家重视中国利益。"

"俄罗斯总统普京没有中美那般的经济实力,他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但他的观点也和特朗普、习近平没什么两样:'俄国优先'。俄罗斯在国际危机中不能被他人所忽视,俄罗斯的周边不能有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然而'欧洲优先'或者'欧盟优先',则并没有得到贯彻。欧洲人至今还在考虑,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新秩序。"

"如果欧洲不想在东西方之间被碾碎,就必须努力确保欧洲利益为他人所尊重。在国际社会上,没有任何欧洲以外的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会为欧洲利益发声。然而,目前正显得分裂的欧洲,自己也无力实现这一目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