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气候保护靠中欧联手? | 媒体看中国 | DW | 15.11.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气候保护靠中欧联手?

马拉喀什气候峰会是周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德意志报》指出,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国际气候舞台上可能出现转变:国际气候谈判上发挥引擎作用的或不再是中美组合,而变为中国和欧盟联手。另外,中国官媒一篇社评向特朗普发出的警告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注意。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德意志报》(Neues Deutschland)本周二(11月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先是引出了维基解密10月中旬披露的一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写给美国气候问题谈判代表托德·施泰恩(Todd Stern)的一封信,文章写道:"解振华的这封信以'我亲爱的朋友托德'开头,信中说:'是的,正如你在电子邮件里说的那样,中国和美国之间关于气候变化的密切合作,为达成巴黎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可能,我们必定不会错过继续合作的机会,积极促进两国和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世界做出贡献。'在信件的末尾,解振华写道:'我一直会将大洋彼岸的我的朋友放在心中。'"

文章指出:"字里行间不确定性的语气和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人们可以将它称之为不祥的预感。特朗普成功赢得了大选,成功的中美联盟因此面临着破裂的威胁。据信,特朗普依然坚持之前的观点,即:退出巴黎协定。"作者指出,如果失去美国,那么过去几年的一个影子人物--欧盟可能会走到聚光灯之下,欧盟可以填下美国留下的这个空缺。"现在中国和欧盟就计划在气候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北京和布鲁塞尔的组合,有可能成为国际气候保护中的新引擎。"

题目为"新气候轴心显现雏形"(Neue Klimaachse deutet sich an)的文章采访了绿色和平中国区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他说道:"中文'危机'这个词拆开来就是危险和机遇。现在中国和欧盟有机会深入合作、重新整合。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双方的关系将是非常重要的。" 李硕认为明年的G20峰会是一个机遇,欧盟和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再气候问题上进行合作,将淘汰化石燃料放在议程的首要位置。

气候变化加剧粮食危机

过去几年,中国和美国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引擎。文章联合作者Benjamin von Brackel、Christian Mihatsch 和Susanne Schwarz写道,北京现在的态度依然乐观,认为美国暂且不会抽身而去。李硕表示:"不会就这样停止的。下届美国总统不能随随便便的说走就走。中国会向其追究责任的。"

文章同时也指出,中国还是非常实际的,北京要做出特朗普退出的准备。美国环保团体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的赫兹(Steven Herz)向《新德意志报》表示:"我们不知道特朗普会怎么做,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已准备好扮演领导人的角色。"

德国也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比如德国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Barbara Hendricks)也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国际副会长。大约一年前,她在中国签署了两份加强双方城市化建设和城市水管理方面合作的协议。马拉喀什气候峰会期间,一名来自德国的谈判专员表示:"我们现在已有了可以继续工作下去的内容基础,我们不会重头再来一次。"

中国发出的警告

德国NTV新闻台网络版发表的一篇文章则注意到了中国官媒体《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写道:"中国高层官方上与下届美国总统特朗普客气寒暄,不过一家党报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北京并没有忘记特朗普在选战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的观点。就在中国高层领导用外交语言对特朗普获胜发表看法的时候,习近平在电话里说将会与特朗普进行紧密合作的当下,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一篇社论文章发出了贸易战的威胁。"

文章指出,《环球时报》指出,如果特朗普像在选战中说的那样向中国商品加征最多45%的关税,中国就会以牙还牙,中美贸易将瘫痪。届时,美国波音飞机的订单将会转到欧洲空客手中,美国汽车和iPhone在中国的销售都将受到影响,美国大豆、玉米也将从中国绝迹。

题目为"中国向美国发出贸易战的威胁"(China droht USA mit Handelskrieg)的文章指出,在选战期间,特朗普尤其向中国发出操纵货币的指责。他向选民发出承诺,当选总统后会将会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中国的诉讼,并且会提高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文章在末尾写道,从这篇社评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并没有打算在贸易争端向美国作出让步的迹象,并且认为自己占据着优势。"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