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西方需要反中新联盟

2021年5月8日

《世界报》的一篇客座评论认为西方需要北约之外的反中新联盟。《每日镜报》则解释了一位德国知名学者不再前往中国的原因。

https://p.dw.com/p/3t8rv
Symbolbild NATO - China
图像来源: Ievgen Chabanov/Colourbox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世界报》周六(5月8日)在其网站发表客座评论“西方需要北约之外的反中新联盟”。该文由联邦议院国防专员巴特尔斯(Hans-Peter Bartels)和绿党联邦议院外交政策发言人诺里普尔(Omid Nouripour)联手撰写。

文章开头直言:“如果中国如北京所计划的那样在地缘政治方面不断崛起,西方继续像现在这样如此分裂且孱弱,那么21世纪可能越来越会成为一个中国霸权下的世纪。”“所有人都不应该抱有幻想:中国不仅是一个被调控、受市场影响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也是一个残忍的中共独裁政体。”文章作者随后以香港、新疆、西藏和“一直受到侵略威胁”的台湾以及六四事件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自由民主制的内外压力”

文章接着分析道:“这个再次醒来的世界强国如今不断扩大其在印太地区,乃至非洲和欧洲的政治的经济影响力。”在以“一带一路”为例后,作者指出,中国也在扩大军备,并提到中国的航母建造以及中国抗衡美国霸权的目标。作者也注意到前不久举行的阿拉斯加会谈上中方对美方的态度。

《世界报》这篇客座评论的作者还发现自由民主制不仅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也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独裁统治拥有的朋友比大家以为的要多。”“一些人现在认为可以在以下领域以中国为榜样:经济、数字、抗击新冠疫情的政策。”

“北约不够”

在文章最后一个小标题“北约不够”下,作者指出:“现在应该到了西方民主国家战略总结分析和重新组队的时候。为此,跨太平洋的北约联盟是不够的。该组织于二战后的1949年成立,西方国家当时想借此防御第二大拥核大国——斯大林的苏联。”

文章作者认为需要重新定义“西方国家”,而且定义标准并不是字面上的,而是以相同的价值观为基础。除了北约和G7以外,还需要“额外的联盟和对话形式,将大西洋地区之外的民主国家明确包含在内。例如,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南非、日本和印度。而这其中有些国家因为殖民创伤并不认为自己属于‘西方国家’。”

在作者看来,“民主和自由无关东南西北、所属大洲、民族和宗教:人权的普世性、法治、权力分立、人民主权和代议民主并不只是’西方的’价值观,而是经过努力争取而来的如今人类自由世界的秩序原则。(它们应该)无处不在。”

“不再去中国”

德国《每日镜报》周五也发表了一篇客座文章,题为“我为何不再去中国”,作者是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长贝纳(Thorsten Benner)。他在文中介绍:“2018年12月10日我访问了北京,这是我最后一次去中国,以后也不会去了。其中的原因表明,北京的压制不仅针对本国人民,而且早已触及到外国研究人员。”

贝纳继续写道:“当时我们在北京与政府代表举行了一场没有禁忌的公开讨论会。而就在同一天,一名学者在中国被捕。”

贝纳提到的这名学者是加拿大前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研究人员。贝纳还介绍,他当时是在回到德国之后才获悉康明凯被捕的消息。康明凯至今身陷囹圄,外界认为他和另一名加拿大人被捕均与孟晚舟事件导致的中加两国关系紧张有关。

Thorsten Benner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贝纳(Thorsten Benner)图像来源: GPPI

贝纳坦言,这件事让他意识到一本外国护照并不能使其幸免于中国的牢狱之灾。在他看来,中国的《国家安全法》更使危险升级,因为该法也适用于中国境外的活动。这也是他决定:“只要有像习近平这样的掌权者歪曲法律,他就不会去中国。”

另外,欧洲最大中国研究智库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日前遭北京制裁一事也出现在贝纳的文章中。他认为,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表示了支持,而德国总理和政府却缄默无言,这是可耻的。

贝纳还建议,德国的大学和智库不应该再接受来自中国的资金,有关中国的研究也必须要找到新的方法。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