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欧洲应采取主动 | 媒体看中国 | DW | 26.07.201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欧洲应采取主动

《世界报》刊文指出,欧洲必须重新调整与中国、美国的关系。《商报》则认为,西方应当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在稀土问题上被中国施压。

Seltene Erden in China Metalle der seltenen Erden

位于江西赣县的稀土矿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稀土问题-西方太天真太被动"为题,刊登了一篇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Jens Gutzmer与政治学者Jakob Kullik联合撰写的客席评论。评论指出,中国正把稀土资源作为权力政治的工具,西方政界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在稀土问题上被北京玩弄于股掌之中。

作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已经通过一系列操作,几乎垄断了全球的稀土产业链,包括勘探、开采、加工等多个重要环节:"凭借垄断地位,中国成功地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进一步巩固垄断。对于正在寻求科技领先地位的北京而言,这种对原材料及其加工产品的逐步控制,正是其面对美国、日本、欧洲等竞争对手时的战略优势。"

"中国不仅仅受益于对稀土产业链的实际控制,也受益于西方政界对市场机制的迷信。在国际权力与科技主导权竞争中,原材料可以是一种战略工具,但是这种想法很久以前就被认为是过时的地缘政治思维。然而,中国最近威胁要在对美贸易战中利用稀土问题施压,这其实是有先例的。2010年,北京停止向日本出口一切稀土资源达两个月之久。"

文章指出,当时,欧美政界应该就提高警觉、并且立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但是,除了口头上的警告,欧美政界并没有拿出实际行动。而中国则进一步利用稀土价格走低的时机,通过入股西方企业的方式,控制了更多的海外稀土资源:

"稀土资源是我们一切政治大项目的基础:通过绿色科技抵御气候变化、通过高科技确保德国今后的工业地位、凭借欧洲军工产业加强国防政策的自主性。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应该将这些重要的金属定义为战略经济资源,促进优先开采欧洲的稀土矿藏,并且在欧盟内建设稀土以及锂资源加工设施。这将是事半功倍之举:欧洲工业获得了供应保障,比中国更严格的欧洲法规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促进矿产开采地区的经济发展。"

"理想的方案是:工业界能够主动加大对战略性资源领域的投资力度。如果工业界不主动,政界就应该积极出手。欧洲的资源安全,必须要有从开采到最终产品的通盘考虑,而且政界必须参与进来。"

Deutschland China Railway Express im Containerhafen Duisburg

德国杜伊斯堡市是多条通往中国的货运班列的起点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美中之间"为题,刊登了由前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芮悟峰(Wolfgang Röhr)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注意到,中国已经是全球过半国家的首要贸易伙伴,北京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一优势。文章说:

"最迟在6月的G20峰会上,欧洲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不得不选边站的尴尬境地。一边是只愿意在符合美国短期利益时遵守国际条约的特朗普,他还威胁要对德国汽车加征关税;另一边则是巩固了国内权力基础的习近平,他想要把贸易强国打造成全球政治的领导国。而欧洲呢?欧洲正自顾不暇,为英国退欧、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等问题焦头烂额。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和美国没法比,更不用说与中国比了。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大阪峰会上就事关全球经济未来的问题展开谈判,欧洲人只能当看客。德国外长则自豪地介绍他拉拢的'多边主义联盟':法国、加拿大、智利、加纳。他难道真的以为,能够和这些伙伴一起构建国际新秩序?"

文章指出,从长期来看,欧洲必须和美国以及中国都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并且应该通过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等中国力推的项目,来保持对北京的影响力。同时,作者也呼吁北京重视与欧盟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多边的项目,遵守相应的国际规则。中国也应当避免南中国海的进一步军事化,并且保障香港的现有地位。而且,北京应该兑现其承诺,给予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相同的市场准入待遇。不少人认为,巴斯夫、宝马等企业如今能够抛开合资股比限制在中国成立新公司,主要应归功于特朗普。但是,更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中国在没有外部施压时主动遵守其诺言。中国若采取这种做法,也将有利于欧洲重新调整与美中两大强国的关系。"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稀土:中国的贸易战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