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德国上映引关注 | 媒体看中国 | DW | 04.04.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拉贝日记”德国上映引关注

4月2日,德国电影院开始放映德国著名导演、奥斯卡奖得主弗洛里安•加伦贝格执导的故事片“拉贝日记”。《明星周刊》一开始描写了电影中令人压抑得几乎窒息的场景:

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日本飞机呼啸着低空掠过,炸弹落了下来,机枪嗒嗒地扫射。爆炸声中,中国人被枪弹击中,有人死去,有人受伤、其中有妇女儿童。这时一名穿着老式西服、戴着圆眼镜、秃顶的欧洲人穿过混乱的人群奔向他的汽车,打开后备箱,拉出一个包裹,吼叫着。人们帮助他打开一面巨大的旗帜,共同举在头上,把旗上的纳粹标志朝着天空,人群挤在这面保护旗下。又一轮空袭开始了,但日本飞机从旗帜上空飞过后开始提升高度,转向远方飞去。"

这个欧洲人就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首席代表、54岁的拉贝。1937年,他不仅以日记形式记录了日本军队攻占南京后对中国平民的暴行,而且利用当时德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的生命。《明星周刊》接着介绍了影片重现的历史真实画面:

"留在南京城内的外国人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迫使日本人同意设立'安全区',25万人在这里得救。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拉贝。直到今天,他在中国人心中仍然是英雄、是'活菩萨'。当时,西门子公司想让他撤离南京,但他顾及自己的工作人员,留了下来。他让难民住进自己家的房子和院子,用最后一点钱为难民买来大米,他与难民有饭同吃、没饭吃时一同挨饿,多次冒生命危险拯救难民,他是中国的辛德勒。"

《明星画报》的文章说,导演加伦贝格在这部影片中"不惜工本,重现了当年南京发生的事件、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历史。"但拍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极大困难:

"拉贝这一人物以及中国的历史很复杂,我们并不了解。加仑贝格说:'我们必须在影片中提供许多信息,有关那个年代、有关日本人和拉贝的信息,但又不能使影片变得太长、太枯燥、显得过分章节化。'编写剧本时就遭受了挫折,中国有关当局起初拒绝授予拍摄许可证,后来又试图对剧本施加强大影响。寻找的日本演员中,有一半不愿参与演出,因为表现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杀对他们的前程不利。

加伦贝格说,有好几次他几乎要放弃这部电影的拍摄。但他在南京遇到了一位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的生平。这位老人当年13岁,他与其他许多人逃进了一个外国人的花园,才得以存活下来。这就是拉贝的花园。加伦贝格说:'这时我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影片制作出来。'影片结束时的场景是拉贝在日本人的压力下不得不离开南京,但他受到中国人的欢送。在德国,他又见到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妻子朵拉,把她拥抱在自己怀中。一个美好的结局。"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