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容身孩子们的临时家长 | 文化经纬 | DW | 14.12.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无处容身孩子们的临时家长

德国"青少年局"平均每天收留77名无处容身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因为太年轻、没耐性、患病或者施用暴力等,迫使孩子们不得不接受"青少年局"的保护和照顾。过去5年陷入这种境况的孩子越来越多,许多不人道事件经媒体报导后,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和关注。这些孩子多半被送进"儿童教养院",也有一些受到随时待命的所谓"监护家庭"的收容。德国之声记者走访了这样一个家庭。

并非所有家庭都快乐

并非所有家庭都快乐

玛丽丝担任受虐待儿童监护人已有6年的时间,经由这份工作,让她进一步了解到,问题家庭令人不忍目睹的真实状况。她表示:“送来我们家的孩子,都是些衣衫褴褛,行为粗鲁,不懂礼仪规矩的野孩子。当你看到一个7个月大的孩子,仿佛已历尽沧桑,失去了幼儿的纯真和感受欢乐的能力时,真令人感到心酸和不忍。”

玛丽丝的家庭迄今已接纳过17个孩子,其中一些是被父母遗弃的。玛丽丝首先给予的是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的爱、关怀和基本的行为规范。玛丽丝是经由"保护儿童联合会"认可的"监护妈妈"。当处境危急的孩子被送到她家之后,按规定,最多只能寄养6个月。之后,青少年局就必须做出决定,送孩子回自己家、送进"儿童教养院",还是长期交给 "监护家庭"寄养。

玛丽丝自己的孩子已长大成人,是一位有经验的母亲。但少年局送来的孩子很难管教,因为他们身心都受到严重的创伤。玛丽丝表示:“您很难想象这些孩子都受到怎样的摧残和虐待。我曾照顾过一个才3个月大的婴儿,出生不久,肋骨、左手就被打断,全身淤血而成为医院的常客。当这样一个孩子送到你手中时,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是给予他全部的爱和悉心照护。”

接受监护家庭照顾的孩子,从婴儿到青少年儿童都有,他们的父母包括德国人、土耳其人以及非洲人等等。

玛丽丝是一位受欢迎的"监护妈妈",因为她会说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对于那些还不会说德语的外国孩子来说,这样就方便多了。促使玛丽丝当"监护母亲"的出发点是什么呢?她说:“我们自己的孩子都长大了,很想为第三世界的儿童尽点力,但路途太遥远。于是我们考虑,怎么就近为有需要的孩子做点事。其实德国也存在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

由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因此"青少年局"也急需更多愿意照顾处境困难孩子的"监护家庭"。入选的"监护家庭"虽然可获得一些资助,但"少年局"也对他们提出极高的要求,例如:监护家庭需具备高度灵活性,必须有一个人随时待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在少年局电话通知的数小时内,孩子就送到家了。波恩"保护儿童联合会"的施泰因屈勒尔女士负责甄选合格的"监护家庭"。她说:“有意参加"监护家庭"行列的,我们会去造访他们,看看他们的家居环境。然后是提供6次培训课程,为收容孩子预做准备。”

"辞别"是培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玛丽丝已经历多次必须面对"分离"的考验。她表示,如果她确知孩子会得到良好照顾,那么"分离"就不那么令她感到难过。迄今她只留下了一个孩子,就是她的小女儿丹尼埃拉。丹尼埃拉到她家时只有几个月大,直到6个星期后,才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玛丽丝表示:“这是唯一一个我们可以留下的孩子,因为她母亲坚持不肯接再她回去,所以我们收养了她。”

丹尼埃拉现在3岁,已经上幼儿园了,是个令玛丽丝感到贴心的孩子。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 日期 14.12.2008
  • 作者 Anja Koch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76Q
  • 日期 14.12.2008
  • 作者 Anja Koch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7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