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灾难是中国环保新政策的开始 | 媒体看中国 | DW | 19.12.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松花江灾难是中国环保新政策的开始

一年前,松花江因吉林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受到严重污染,污染的江水流入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黑龙江。一年后,德国日报记者访问了受灾的俄罗斯一侧后,在该报报道了当地的见闻:

“否极”也许便会“泰来”

“否极”也许便会“泰来”

“与其他渔民一样,马克西莫维奇只能捕捞来自海洋的鲑鱼,其它鱼都中了毒。他们只能驾驶渔轮开往黑龙江上游,那里还能打到干净的鱼。但这很费力,而且往往没有成效。所以一些渔民宁可留在家里,以酒度日。他们知道救援无望,俄罗斯政府至今没有向中国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人们猜想,这是因为莫斯科不想惹火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于中国渔民来说,形势同样严峻。松花江灾难发生后,虽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灾难的真正受害者却没有受到重视。

事实上,松花江灾难是中国环保新政策的开始。北京政府第一次被迫对生态灾难公开承担政治责任,更换了环保总局局长。从此环保问题在内阁中占有更高的地位。中国日报说,仅为净化松花江水域,政府就批准了十亿美元的经费。对于黑龙江畔的渔民来说,投入的这笔钱至少要到三、四年后才能收到效果,到那时,黑龙江里的鱼才可以食用。”

每年冬季,大批丹顶鹤从数千里之遥的黑龙江流域飞到到江西鄱阳湖过冬。这种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动物在鄱阳湖同样面临生存危机,法兰克福评论报记者在当地观察了丹顶鹤的生存环境:

“首先使人担忧的是鄱阳湖的水位低下。狭小的保护区以外有九个外湖,其中五个在十月中旬就已干涸。只有在较为透明的浅水中才生长着丹顶鹤可以食用其根茎的植物。

国际鹤类动物保护基金会的中国协调员李凤山认为,湖区水位不断下降是鸟类生存的主要威胁。目前,长江从鄱阳湖盆地一侧流过的水量少于正常流量,造成湖水流入长江的速度明显加快。

其它给鄱阳湖的自然环境带来麻烦的问题,站在自然保护区吴城的观察亭上用肉眼就可以看见。流入鄱阳湖的五条河流中有两条在这里汇合,水面上有无数的货船把挖掘的砂石运往上海、甚至运往北京。由于中国目前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0%,所以急需必要的配料。

但鄱阳湖地区并非一切都在变坏。湖边高耸的庐山脚下,水土流失的伤痕犹在,但新的树木和灌木正在成长起来。1998年长江水灾后禁止砍伐源头树木的禁令看来起到了作用,在云南省政府担任环保顾问的德国人弗格特可以证明这一点。以前,长江源头的森林覆盖率不断缩小,最近森林覆盖率增大了一倍,长远看来,五条流入鄱阳湖的河流带入的泥沙也将随之减少。但与五十年代相比,鄱阳湖的面积和容积还是大大缩小了。”

DW.COM

  • 日期 19.12.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ZyR
  • 日期 19.12.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9Z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