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欢迎你们到中国来!"

2011年6月3日

就在德国黑黄政府宣布最迟于2022年关闭最后一个核电站以及欧盟国家计划全面检测本国核电站安全的同时,北京政府仍然坚持发展核电的方针,并诚邀德国核能人才到中国研究合作。

https://p.dw.com/p/11T2L
中国现有13座核反应堆,28座在建。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Zhang bin fj - Imaginechina

德国联邦政府做出的退出核能决定也在中国引起关注和讨论。北京政府坚持大力发展核电的方针。德国政府决定于2022年最终放弃在本国核能发电的决定被部分中国核能专家评价为"操之过急"。中国科协下属的中国核学会(CNS)副秘书长刘长欣博士对德国政府的决定表示理解:

"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经济、社会、能源情况做出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面临下一届大选。"

北京大力投资核电

中国政府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力发展核能方面。据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中国每年在核能领域的投资高达800亿元。除现有的13座核反应堆外,另有28座在建。日本福岛发生地震海啸引发核事故后,北京政府仍坚持扩展核电的方针,但暂时推迟批准新的项目,并由专家对现有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测。截至201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将由现在的1万多兆瓦增加至4万兆瓦,到2020年甚至再翻一番。中国核学会的刘长欣博士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在利用核能这一问题上中德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德国的能源需求相对中国来讲比较小,德国有经济实力购买核电。其实德国也不是放弃使用核电,只是不再本国生产核电。而中国情况不同,中国这么大,能源需求这么高,所以要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风险程度可以承受的情况下,使用核电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选择。"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中国核能行业协会(CNEA)的副秘书长徐玉明。他在中国出席一个会议时接受了《法兰克福汇报》记者的采访,并邀请德国的核能专家到中国来搞研究和合作。徐玉明称"德国的核电站是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享有良好的声誉"。《法兰克福汇报》记者解读的徐的言外之意还有:德国核专家可能会因为德国退出核能而面临失业威胁。

搞物理出身的曾在中国核工业部任工程师、现居德国纽伦堡的费良勇认可徐玉明的建议:

"如果德国决定放弃在本国发展核能,而中国又决定大力发展核能,而且有必要发展核能,那德国的专家如果去中国协助中国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德国核人才就业前景极佳

德国慕尼黑工大是闻名全德的培养核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该校新闻发言人安德烈斯·巴滕贝尔格(Andreas Battenberg)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中国核能行业对德国人才发出的邀请值得感谢,但是德国的核能专业人才不必担心面临失业威胁。他说,以慕尼黑工大的核技术专业毕业生为例,他们的就业去向非常好,在全世界都是抢手的人才。此外,核电只是原子物理的一部分,材料学和医学是另外的重要部分,而这两个领域还有很长远的发展前景。

德国北威州绿党主席斯文·雷曼(Sven Lehmann)对政府做出的关闭核电站决定表示欢迎,但不认为这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

"从过去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领域,仅在北威州就有1万多个新岗位。即使核电站关闭,核电工程师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急需的人才。德国的就业市场会发生变化,以煤矿和核能为主的领域要被绿色能源行业代替。 "

这位绿党政治家对中国、法国、波兰等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决定表示遗憾,但同样看到德国的大好机遇:

"德国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出口冠军。我们希望德国能够完全实现靠可再生能源来保障能源供应。其他国家会购买德国的环保技术和能源产品。"

中国欢迎人才来

看来,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大批德国核专家涌向中国的"技术移民潮"。中国核学会的副秘书长刘长欣博士不愿对徐玉明的建议做过多评价,只是很婉转地说:

"有中国的学者出国交流深造,就也应欢迎国外的人才到中国来,这是很正常的学术交流。中国有需要的领域欢迎各界人才。"

换句话说,如果德国核专家想换个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的。

作者:谢菲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