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通过反胁迫措施法 剑指中美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8.03.202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欧盟通过反胁迫措施法 剑指中美

欧盟周二通过“反胁迫措施”(ACI),今后将允许对欧盟成员国经济施压的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过去几年欧盟成员国曾指责中国以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贸易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

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德国汽车轮胎和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 被中国敦促停止使用立陶宛制造的零部件。

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德国汽车轮胎和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 被中国敦促停止使用立陶宛制造的零部件。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二(3月28日)欧盟通过反胁迫措施(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的立法。目的是以此加强欧盟国家的对抗能力,并且防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蔓延并影响到商务贸易。

过去一些年,欧盟内一些国家纷纷遭遇过中国或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其实施经济胁迫的例子。例如,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允许台湾在该国设立性质相当于大使馆的代表处,此后便遭到中国的施压。根据欧盟的说法,北京方面禁止从立陶宛进口商品并向欧洲企业施压,向中国出口时必须将立陶宛从供应链中剔除。

立陶宛對台政策惹怒北京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北京的做法不符合世贸组织(WTO)的规则,也对欧盟内部市场的其他出口产生不良影响。虽然欧盟已经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但是此类案件往往需要费时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于在2021年6月就发布了《谨慎应对:如何设计欧盟的反对经济胁迫的措施》报告,建议欧盟制订一部框架性的法规,完善现有的经济胁迫应对措施。

根据现在通过的“反胁迫措施”欧盟需要先认定,是否第三国对欧盟或者欧盟成员国通过经济施压以达到迫使其修正政策的目的。如果对话无法解决问题,布鲁塞尔将可以采取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获得欧盟境内标案、限制在欧盟范围内进行投资等反制措施。

欧盟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Bernd Lange)表示,“反胁迫措施”的通过是一个重大突破,欧盟成员国就全面有力保护经济利益的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

不过欧盟一些成员国对这类措施也表达了疑虑。这些国家担心这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并因此引发贸易战

专家们则认为,欧盟有可能在美中两大经济体日益加剧的冲突中被消耗殆尽。

(路透社、德新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