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转移国外,德国企业不谈爱国 | 经济 | DW | 14.12.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生产转移国外,德国企业不谈爱国

年底将至,德国一些著名大企业已经扬言明年要大规模裁员,将部分生产和业务转移到国外。将就业岗位转移到低成本国家的做法在高失业率的德国引起争议,一些企业被指责为“不爱国”。

AEG出走波兰,谁也拦不住

AEG出走波兰,谁也拦不住

日前,德国著名的电气产品制造商AEG(隶属于瑞典Electrolux集团)宣布关闭纽伦堡的生产线,并计划逐步将生产转移到意大利和波兰。AEG绝不是个别的情况,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的做法在德国工业公司中成为时尚,潮流势不可挡。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格尔诺.内尔布
预计,这一趋势明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而且“即使大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变和经济景气有所改善,这一趋势也只能是得到缓和,但想从根本上阻止这股潮流是不可能的”。现在,并不只是那些陷入生存危机的企业才远走高飞,那些经营效益不错的企业也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同样将就业位置转移到国外。

最近一起在德国引起争议的案例是德国大陆汽车轮胎制造公司。该公司尽管盈利创历史记录,职工也愿意在工资上做出牺牲,管理层还是决定将汉诺威的轮胎生产主厂停产。大陆公司的总裁曼弗雷德.文内默尔曾语出惊人:“我不认为我们公司有特殊的爱国义务,也不能接受那种偏爱世界某一个地方的员工而忽视别的地方的员工的做法。”他指出,轮胎生产中,人工成本占了30%,因此如果固守德国,“很难长期同那些立足低成本地区的现代化生产厂家竞争”。

同大陆轮胎公司一样,像德国电信这样有着骄人盈利数字的大企业也在年底宣布要裁员3万2000人,去年盈利创纪录的汉高化工公司也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挪威的Norsk Hydro集团也计划关闭在德国汉堡的铝厂;德国建筑零件公司EPCOS不久前宣布要将更多的工作岗位转移到新加坡和中国;电子芯片卡集团Giesecke & Devrient已经将部分生产从德国转移到斯洛伐克。服务行业的TUI旅游公司也赶时髦,将150个与电脑有关的工作岗位转移到了印度。在东欧和亚洲,工资成本常常只有德国的一个零头,而且现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也不再向以前那样缺乏高级专业人才。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Mercer Management Consulting的总经理彼特.鲍姆嘉尔特纳认为,将生产转移到国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如果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新兴低成本竞争者涌向这里的市场,那么那种只着眼于降低成本的策略就不足以保证长久的竞争优势。公司的成长、革新和开拓新市场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抵押联合银行的首席经济师约尔格.克莱默认为,明年企业转移生产到国外的势头不会停止,这是它们不得不做的功课。他认为,德国改革的停滞是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国外的重要原因,新成立的大联合政府也没有显示出大刀阔斧地在就业政策上改革的勇气,企业缺乏为低素质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动力。

但是,德国工商协会主席布劳恩指出,企业转移生产到国外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就业岗位的流失;相反,很多转移到国外生产的德国公司也在德国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统计表明,在那些走出国外的德国公司中,有三分之一在德国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只有五分之一的公司真正在德国裁减了雇员。布劳恩说:“德国是全球化的是受益者。”

  • 日期 14.12.2005
  • 关键词 AEG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7chv
  • 日期 14.12.2005
  • 关键词 AEG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7c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