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后果才是环境政策转变的动力 | 媒体看中国 | DW | 16.06.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经济后果才是环境政策转变的动力

中国现已成为继欧盟之后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南德意志报》看到,自大城市雾霾对经济发展构成威胁以来,中国更加重视环保。此外,中国艺术家在柏林的一个名为"八种可能路径"的展览也引起该报关注。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一般来说,人们走出房间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而在北京,人们的愿望却相反:一家国际建筑公司刚刚建议在北京的公园里搭一个人工帐篷,里面装上那里稀罕的东西:新鲜空气。"

《南德意志报》本周一发表的"东方是绿色的"一文以这样一个新点子开了头。文章接着介绍了长期帮助环境受害者打官司的北京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环保英雄。在德国弗莱堡参观游览时,他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变化:"去年因触犯环保法规被判刑的人是之前十年的总和。"谈到北京时,他说,雾霾很重,以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都难以完成。地里的西红柿需要两个月才能成熟,而不是20天。文章接着写道:

"王(灿发)经手的诉讼就有点像这些西红柿。它们不断受到官僚主义和裙带关系之雾霾的威胁,党的干部常常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左右判决结果。'不过,我们让人们意识到要走法律之路',王(灿发)说,这些案例会在网页或者社交网络上公开。

"他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最上层的庇护。'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法制状况有所好转',王乐观地说。10年前,几乎没有人谈论环境罪恶。"

Smog in Peking China 24.02.2014

雾都北京

在历数一些加强环保,控制燃煤量的积极变化后,文章尤其谈到中国的一项举措:引进自己的排放交易。"在6个城市或者省份-北京、广东、湖北、深圳、上海和天津-企业必须为排放二氧化碳付费。即便只有零星的试点项目,但中国也因此成为继欧盟之后第二大排放交易市场,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价格超过了欧盟的水平。"

此外,北京还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2013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相当于十几个核反应堆的发电量。此外,能源企业也在试验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CCS)。

文章接着指出:"这些环境政策的转变几乎不是出于对世界气候的担忧,而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让中国经济的成功陷入瘫痪。瘫痪一词真的不假:雾霾太重,飞机不能起飞,新的高速公路因为视线太差而变得空空荡荡。环保人士警告说,如果不针对地球变暖采取措施,稻米和小麦可能会大幅减产。"

文章还提到,美国驻北京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365个受询问的公司中有一半表示,对空气污染的担忧让他们的管理人员离开中国或者根本不去中国。4年前,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公司表示,环境污染成为聘用人的障碍

"位于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约斯特· 维贝克(Jost Wübbeke)说,'尤其是雾霾造成很大的经济影响',中国因此有强烈兴趣减少煤炭消费。但维贝克并不认为煤炭业的兴旺已经结束。他说,'(煤炭)消费增长慢了,但要到2020年才会达到峰值。'环保卫士王灿发指出,中国并不缺少保护气候和环境的法律,'问题更在于,只有很少的法规真正得到贯彻。'"

触及棘手话题的唯一途径

《南德意志报》上周六(6月14日)的另一篇文章关注了柏林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Die 8 der Wege"("8种可能路径")。在介绍了中国艺术家对到西方参展的态度出现变化后,文章将笔墨集中到何翔宇的参展作品上:

"穿着制服、真人大小的艾未未雕像脸朝地躺在地上,作品题为'马拉之死',映射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作品中死去的法国革命家马拉-一个在政治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艾未未在这里是被作为捍卫自由的殉道者加以美化还是作为接近政府的艺术家予以鞭挞,何翔宇不愿作答。这种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现在让德国观众感到不舒服。许多人希望艺术家在这个展览中更坚决地表达对个人自由的支持。不过,更具启发意义的是,把这种模棱两可作为触及棘手话题的唯一途径。该以多强硬,多明确态度来面对中国的现实政治,而又不用担心严重后果-这个问题,也许正是这个展览的主题。"

文章接着以何翔宇的另一部作品-120吨可乐在18个月里被煮成几吨黑色剧毒物为例写道,这幅作品揭示了全球消费社会的自我摧残性,另一方面,创作这一作品的过程又让艺术家得以展出通常不能和公众见面的反映中国工人现状的照片。人们看到,廉价工人们在濒临倒塌的破烂的厂房里,用湿毛巾缠在脸上来防止吸入有毒的蒸汽。

编译:乐然

责编:李京慧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