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懂得从批评中学习” | 文化经纬 | DW | 15.09.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聪明人懂得从批评中学习”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批评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中国生产的玩具因危害健康被大批召回,“Made in China”形象大大受损;就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启程访华之际,媒体爆出德国总理府遭受来自中国黑客攻击的惊人消息;几乎是同时,《明镜周刊》以“黄色间谍”为封面,并发表了长篇报道,直指中国派间谍窃取德国技术。针对其中对中国所谓“经济间谍”窃取知识技术的指责,不来梅大学法学家沃尔夫冈•多伊布勒教授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中国的盗版问题被《明镜周刊》上升到间谍高度了

中国的盗版问题被《明镜周刊》上升到间谍高度了

专利权不是从来就有的

多伊布勒教授以西方专利保护的发展历程为例,驳斥了许多德国人对中国仿冒产品的愤怒和指责。他说:“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种愤怒是没有道理的。在德国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时,根本没有专利权一说;那时候大家都可以互相抄袭。专利权保护法是很久之后才出现的。”

又比如现在备受争议的电脑软件专利权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刚刚步入信息社会的时候,电脑软件是不受任何专利保护的。从1985年起,软件开发者才有了著作权,别人虽然不可以直接复制推广,但是可以——像引用一本书一样——提取其中的理念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仍然只有少数的软件享有专利权。之所以如此,多伊布勒教授认为:“主要的想法很简单:对思维的垄断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Deutschland Universität Bremen Wolfgang Däubler

多伊布勒教授

中国产权保护问题不在立法

这也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没有专利保护和对知识的垄断是行得通的,因为这样经济发展速度会更快。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当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额的投资时,人们才需要专利保护。对于中国现在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多伊布勒教授认为很难一概而论,他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它既有西部贫穷的山村,也有高楼林立的上海浦东。所以很难判定中国应该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对德国人来说也造成了一定问题。”

对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多伊布勒教授给予了肯定。但主要的问题在于法律的贯彻实施。他说:“中国其实已经拥有较完整的专利保护法律体系。我在电视报道里也看到,现在中国在外商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八家专利保护中心,外国投资商可以随时到那里去投诉。据我从一些律师那里了解,其中的困难在于,要真正去起诉侵权的中国企业,让它停止侵权行为的话,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而且结果成功与否也很难说。”

“指责别人要有足够证据”

关于中国“黑客进攻”和“经济间谍”的报道,多伊布勒教授认为,要指责就一定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联邦总理府没有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是明智的,只是一些媒体对此关注过度了。这些负面报道虽然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但是不会真正伤害到两国的经贸合作。他说:“如果两国经贸关系中只有一方获利的话,那可以想象对方会因为愤怒而叫停。但是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停止在中国制造船只,不再进口中国的纺织品,那将会对德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认为,这些批评和攻击不会造成两国的‘经济战’——更不用说,如果两国闹起来,美国和法国等其他国家只会暗自高兴。当然,这些恶意报道给不了解中国的人造成了很多表面化的成见。但是有句德国谚语说得好:‘任你狗儿在旁怎么叫,我们商队还是向前跑’。”

Symbolbild: hacker stiehlt Daten aus EDV-Anlage Computerkriminalität

黑客和间谍行为也不是中国专利

批评也能使人进步

尽管目前西方对于中国的批评声如潮,但是多伊布勒教授还是认为,不管批评是善意还是恶意的,都可以成为一种促进。他说:“聪明人的特点就是懂得从批评中学习。不是所有对我有意见的人都是我的敌人;就算是敌人也有说得对的时候。中国越发展,越需要严格控制盗版现象,越需要加强消费者保护。有害健康的玩具也确实要杜绝。如果自我批评做好了,为什么不来批评批评德国呢?我们这里发光的也不全是金子呀。”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