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为何不愿沉默? | 媒体看中国 | DW | 31.08.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艾未未为何不愿沉默?

《南德意志报》认为,尽管北京当局的禁止,艾未未在秘密关押获释后一再发声,现在又严厉批评中共,原因在于他的自我认识使他不可能保持沉默,他对北京的控诉就是对一个冷酷社会的控诉……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针对艾未未在美国《新闻周刊》(828日)发表对中共当局的公开批评,《南德意志报》830日写道,"中国艺术家和异议人士艾未未自622 经过816平米囚室的关押释放以来,就处于监视之中。一年内不许他对外国记者谈论关押,不许对政治表达看法,也不许离开北京。……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不能闭嘴,做所有人都向他建议的'要么离开,要么等待对手消亡'"

该报解释说:"他现在确实在柏林艺术大学获得教授位置,但是没有护照就无法接受,或许他从未考虑放弃北京的工作室和住宅。他的艺术太需要两个方面:言论自由和中国文化。遗憾的是,在今日中国二者不可兼得,于是就发生冲突。

"这是一个关于个人与大众关系的两种对立看法之间的冲突。最近中国副外长傅莹谴责《明镜周刊》及西方公众说:'对你们来说,人权只与一些试图颠覆国家和违反法律的个人有关',而中国政府关心的是13亿公民。"

文章认为,"与之相反,艾未未以自己的艺术和文章所代表的,是一个中国古老的社会理念:即集体是由诸多有自我意识个体组成的。他尤其为主观性以及表 达个人感受和想法的权利而奋斗,具有这种自我认识的他不可能对关押状况保持沉默,那种关押旨在将人变成驯服动物,没有看守的特许甚至不准挠一下头。

"对艾未未来说,先向友人、现在向《新闻周刊》读者讲述自己'完全与世隔离'和作为无助者的恐惧,显然首先是出于内心需求而非道德义务。就像被绑架的人质,谁能让自己再次成为生命的主宰才能幸存,也就是说,面对施虐者能笑到最后。"

"北京是一个恶梦"

该报指出,"如此看来,艾未未在《新闻周刊》的文章不是挑衅和显示力量,而是尝试自救。他对北京的控诉就是对一个冷酷社会的控诉:在没有电的非法陋 室,居住着作为农民工修桥建房的'奴隶',当他们在医院付不起医疗费,刚缝合的伤口又会被拆线。对这些人,那些西装革履的经商者、向外国人自豪地介绍奥运 场地者不屑一顾。"

作者认为,曾经参与鸟巢设计的艾未未"现在只认同那些忽视的大多数""这座曾经是他美学和都市建构实验室的城市,现在成了卡夫卡笔下'城堡'的残 酷变种。'北京的'精神结构'旨在针对那些不该属于它的人们予以排斥、无视和制度性暴力'。这位曾经的理想主义者和卓有成就的设计师总结说:'遗憾的是我 不得不说,北京没有可爱之处。这座城市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北京是一个恶梦,一个挥之不去的恶梦。'"

编译:林泉

责编:叶宣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