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4)探蒂滕背景 游行者自报家门 | 在线报导 | DW | 11.04.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读者来函(4)探蒂滕背景 游行者自报家门

蒂滕引起的反响之大确实出人意料。有的读者还找到了关于蒂滕此人的资料。有的来函者是参加了北京反日游行的。还有告知中国媒体按政府通知删除有关游行报导的。为此我们再次选择个别来函,刊登在此。来函过多,不能全部刊登,还请谅解。

1937年,日本攻打上海。图为上海逃难人群

1937年,日本攻打上海。图为上海逃难人群

Lezengl:

编辑先生,

我看了蒂滕先生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评论后感到惊讶和遗憾。但是,当我真正了解到蒂滕博士先生(Dr. Markus Tidten)的身份和日本情节之后,我对他会作出如此评论就不感到意外了。

蒂滕先生是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日本项目的顾问,1985年至1992年在该基金会驻东京代表处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是日本、东北亚的外交与安全问题。蒂滕先生现在是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下属的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蒂滕先生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评论是基于他在日本的经历和对日本的认识。这种评论之所以不能被大多数中国读者接受,是因为他已经认同了日本政府或者官方对历史教科书采取的立场。蒂滕先生眼中的日本官方的所谓“失误”,只是审定过程中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不是原则性问题。于是蒂滕先生就回避了修改历史教科书涉及到的日本淡化、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本质问题。

蒂滕先生避开本质问题不谈,却大谈中国民间的抗议行动被政治化。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有失一个专家的身份。蒂滕先生是研究日本的学者,对日本的历史,特别是对日本作为加害国给亚洲有关国家带来灾难的历史应该非常了解。同时,蒂滕先生作为一个德国人,应该非常清楚同样是加害国的德国对二战的反省和认罪立场。奇怪的是,蒂滕先生对此却只字不提。在这一点上,他应该向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和前总统魏茨泽克学习。这两位德国政治家在访问日本的时候都公开要求日本认真反省历史,以此改善国际形象。

蒂滕先生的不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对中国的情况妄加猜测和评论。蒂滕先生说,“就我所知,在中国没有人对日本政府审议教科书的背景进行准确的讨论,……。”其实,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北京、上海召开过多次国际教科书研讨会,与会者包括来自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德国、美国的学者,其中就深入地讨论过日本政府审议教科书的背景。有关这方面的消息,中国的报刊都报道过。奉劝蒂滕先生在研究东北亚问题时把眼光放开阔一些,多了解一些日本以外的世界,不要也学得象日本人那样目光短浅。

最后,我想给《德国之声》中文网提一个建议。在今后进行专家访谈时,最好先介绍一下专家的情况。此外,提问的技巧和水平也很重要。我认为,这次对蒂滕先生进行采访时,提问的内容和水平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德国之声》记者不能问蒂滕先生这样的问题,比如:在德国,历史教科书是怎样审定的?为什么在德国否认奥斯维辛大屠杀的人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德国之声》能够全文发表我的看法,我将非常感谢。

Lu Y. (北京一个游行参加者)

中国公民的反日大游行完全是出于自觉

尊敬的德国之声

作为一个北京公民,我多次到过德国旅行,我非常喜欢德国的风光和现代社会,我也去过许多国家,但唯独有一个国家是我最厌恶的,就是日本。我不去日本旅行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日本赚我的一分钱,哪怕是一分钱也不给日本。我参加了4.9日反日大游行,焚烧了日本国旗,也算是替在德国工作的中国同胞出口恶气。德国和日本在对待二战问题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我许多次在网上看到日本人在中国撒野,真后悔没有在现场,否则本人肯定对日本人大打出手,豁出去坐中国的监狱,也要把日本人打的鼻青脸肿,满地找牙,本人身高1.85米,体重100公斤,曾经是运动员出身,尽管45岁,但身手仍矫健,奋勇不减当年,如果出现痛打日本人的照片,请贵社不要吝惜版面和照片。

感谢贵社提供的机会。

Dennisyang:

观 非理性民族对理性专家的讨伐

呵呵, 那么多愤怒申讨德国专家的帖子,我又能说什么呢. 这不正是现实中国情绪的生动写照吗?--成为被社会学家观察的生动对象的对象们本身永远不会对自己有所分析乃至有所体悟, 这也许正是社会学分析的残酷的一面. 好在我个人异常幸运在进入大学以后逃离了这个悲哀的境地. 不得不笑话笑话某些中国可爱的愤怒人士们对蒂先生的要求:"请你深刻体会中国人民的感情",上帝, 要知道, 一个马克思的信徒永远不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严肃点评家.

在30年代的德国, 当你要认真分析"贪婪的"犹太人是否在剥削伟大的日耳曼民族的时候,你也会得到一样的结果. 也许说疯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疯子 这话有点过, 但是对这些大脑已经怒烧到赤红的"有闲人士" (不得不用这个词--值得提醒提醒大家看一看, 反日活动的参与者,几人是拼死拼活垫下中国经济繁荣的血汗基石的可爱淳朴的农民工?) , 任何分析都是对牛弹琴.

末了, 继续愤怒,吼叫,红旗狂舞吧, 让中国成为 德国,日本,塞尔维亚之后第四个历史上留下污点的民族,也许对中国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尽管这道路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我文笔不好,经同意,转送一位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北大师兄的文章, 谈论的是网络和中日的关系, 虽然我不指望那些愤怒人士有任何耐心看完它.(也许他们在看到这句话之前已经开始写对我的申讨书了,呵呵)

(由于篇幅原因,所附关于愤青的文章有删节)

SIGH,我是九十年代的愤怒青年。那时候没有网络,更没有论坛。但是我们曾经有办报纸,我们有发传单,虽然我们关心的不只是日本,但是当96年保钓运动发生时,我们也曾串联号召游行。我们不谩骂,我们找资料,分析,写文章,但是最后报纸被封。我们没有动不动就打爱国旗帜,也没有动不动就扣别人汉奸帽子。所以我看到现在那些只知道乱骂乱叫嚣杀人的fq就很郁闷。现在有些fq们的“爱国”行为简直比撒尿还容易,撒尿还得走几步,拉裤链,洗手。网上无聊谩骂却只要动俩下指头,制造的说到底却是比尿毒素更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免不了也想学九斤老太说一声:“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我讨厌无聊的谩骂,但是这不是说不容许骂。相反,我认为愤怒是青年们的天职。真是,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警惕这个能量宝藏被恶意利用。青年们的愤怒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也能够成为摧毁一切的巨锤。倘若青年们从小便被误导,就可能像《动物庄园》里头的小狗一样,成为纳粹猪的爪牙。

我是学计算机的,正是看着互联网在中国从诞生到壮大如今的那一代大学生。也是最早接触BBS的群体之一。网络从最初的相对高知层次到今天的三教九流,龙蛇混杂,我都是清醒地一页一页地翻看了的。教育部封高校BBS无疑是可耻可悲的,但是其中指出的一些当前网络的弊病却也是我一直在苦思而不得解的。我曾经也想过,为什么BBS只在我们中国的高校如此繁荣昌盛?难道只是因为言论不自由吗?网络这个对真理和谣言,对赞美诗和最龌龊的谩骂可以毫不加区分地以光速传播的工具,这个信息的原子弹发射器,对我们祖国的确是影响深远。利用得好的话,它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民智开启过程,从而快速建造我们的智力宝库,如果真能够使国民中的一半以上得以受到良好教育,那么我们拥有的智力蕴藏量就远胜美国,那么中华振兴就会“不由自主”地实现。但是,如果一半以上民智得以开启,我们的一党专政制度就必定垮台。所以我们的政府对待网络的态度是踟躇的暧昧的;尤其在网络经历最初发展段给其他产业带来正面刺激之后;到了规模宏大的今天,隐约呈现出可以引发舆论洪流,比如孙志刚,比如东北宝马车撞人事件等等;已经变得十分警惕。这些事件,一如当初F-L-G包围中南海一样,想必是让当局者们心头暗惊的,也因此必定招来对网络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

话题扯远了。回到中日关系,我曾经认真地反思过我自己一切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我觉得这是每个青年人值得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子可以防止你被欺骗而不自知。我反思的结果是发现我原来有那么“常识”是错误的是被填鸭的,更糟糕的是发现有些东西即使你自己清楚它的不对,但是某种价值观已经通过二十余年的强化在你心底生根,使你无法清除。比如对很多我们同时代或者更年青一点的年轻人来说,就有对日本的仇恨。

有些仇恨,是自然的。有些仇恨,却是像MATRIX里头的电子跟踪器一样,是被强行播种的。它或强或弱可以控制你的激情,可以通过到一定时候施加外界的刺激让你体内产生荷尔蒙。这就是仇恨的凝聚力。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恨却往往是单一的专心的。因此恨的破坏能力也是巨大的。我们都是在仇恨式爱国主义中长大的,我们对爱国之爱是通过恨来感受的,我们的知识又是那样的不全面,这就注定了我们很多的激情将会被利用被浪费。

对于日本,我也是专心致致恨了十几年的。小时候玩游戏,最早是抓国民党特务,打倒四人帮什么的。后来就百川东到海,仇恨的洪流全到了日本海。到我后来发觉我对日本的恨原来是这么苍白而偏执时,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目标缩小到它们的右翼军国势力。我通过有限的资料证明一下他们的确可恨,并由此感到高兴,为自己可以有所选择而高兴。

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人没有反日情绪,但是中国人民肯定都笑了。我记得小时候的课本里头并没有怎么强调不要恨日本而要专门恨军国主义。那时候我的历史还常常是满分,连那些最无聊的某某历史事件的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解释后的历史意义我都曾经背得很熟,只可惜今天全部忘了,而且为自己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花无数时间背那些垃圾而感到无比气愤。

我一直觉得外交部发言人大抵是世界上永远的撒谎职业,而且很奇怪为什么偏偏有最多的记者招待会由他们召开,全世界的政客们似乎都在乐此不疲地玩着彼此欺骗合作欺骗的过家家一般的游戏。

我讨厌被欺骗,也讨厌军国主义。但是这十年来我一直在看着中日关系的互动,我很想知道日本为什么右翼势力抬头。同时我也震惊于日本三十年内从废墟到世界第二的奇迹,另外,我对中日韩的文化统一大同抱有幻想(不知道印度人怎么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促使我来到日本,想要近距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初家里搞不明白为什么我拿了美国高校的OFFER却来了日本,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是鬼使神差来日本的。

从激情到有理智的激情到有激情的理智,这于我到底是自然还是不自然,现在看来已经不那么清晰。但是毕竟是这么走过来的,也希望不变的是永远的激情永远的青春。我祈祷我们的青年能够永远有激情,更祈祷这激情逐渐多样逐渐理性不被滥用。

Brooks :

中日恩怨何时了?

我是一个加拿大留学生,非常羡慕加拿大的多民族(包括中,日,韩人)和平共处的社会。相反,非常担心现在中日矛盾愈演愈烈的后果。

大家都知道,中日是谁也吞不下谁的,彼此相斗肯定是两败俱伤。中国有句俗话叫冤家宜解不宜结,中国人可以上街游行表达对日本占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不满,但是砸坏驻中的日本机构,打伤在中国的日本人只授日本抨击中国的口实,显得中国人的狭隘。而且我认为在中国的日本人和机构本可以成为让其人日本人了解中国的桥梁。我们还是不要自己毁了这些桥梁的好。

比较同属于岛国和大陆的英法关系和中日关系有几分类似,但是英法最终走向和解和融合,但是也是以无数次战争和生命换来的。中日矛盾的深刻比英法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难道我们非得要经历更过的战争和牺牲更多的人才能换来和解吗?

现代武器的威力已经让人类承受不起战争的后果,人类应该有相对应智慧去避免自我毁灭。趁中日关系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前多想想未来。

中日的真正和解需要双方的共同的努力,真心希望中国人能放下历史包袱,在据理力争时保持冷静和克制;日本人也能放下自傲,正确面对历史。共同化解之间的仇视。

和平和融合因该成为未来地球上所有族群的趋势。

Yu HM.:

对于蒂腾评中国反日的一点资料

对于蒂腾所言,中国官方是支持民间的此次反日活动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在中国厦门的一个私人BBS上,发表一个帖子,转载了BBC的新闻,报道中国许多地方发生反日游行示威。但是,这个帖子被迅速删除,网管发给我一个消息,如下内容:

[Discuz!] 您发表的主题被执行管理操作

来自: 厦门小鱼

到: 鱼头大仙

时间: 2005-4-10 22:45

内容: 这是由论坛系统自动发送的通知短消息。

以下您所发表的主题被 厦门小鱼 执行 移动 操作。

主题: 联合早报BBC-NEWS:北京、广州、深圳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

发表时间: 2005-4-10 21:46

所在论坛: 【转贴文章】

操作理由: 根据有关部门通知删除此类信息,请勿再发,谢谢合作!

如果您对本管理操作有异议,请与我取得联系。

返回 - 回复 - 转发 - 标记未读 - 下载 - 删除

请您看看,政府根本反对大量的反日言论在网上和现实中出现,更不可能支持这些活动。

您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欠缺的,停留在西方有偏见记者的认知水平上,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

读者来函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

  • 日期 11.04.2005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部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Uz3
  • 日期 11.04.2005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部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U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