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到底谁之过? | 经济 | DW | 09.01.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贸易顺差到底谁之过?

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持批评态度由来以久。批评中大多指责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而获取出口贸易上的价格优势。而中国商务部官员近日宣布,中美贸易顺差与汇率关系甚微。

中国政府反驳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批评

据路透社1月5日报道,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当日举办的一论坛上表示,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减少贸易顺差,尤其是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十分有限。他称,"加工贸易是造成中美两国顺差的大头,占对美顺差的70-80%,但加工贸易没有因汇率调整出现大的波动,而且还是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多指企业进口免关税原料,对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过程。由于原料是免关税进口,所以加工出的成品只能用于出口。

蒋耀平在2011年初的这番讲话中强调,由于加工贸易进料和市场都在国外,所以受汇率影响不太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但利益由全球分享,中国只是在组装、加工环节获得了利益。

德国经济专家只部分赞同

这是中国部级领导人新年伊始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再次就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批评做出反驳。德国亚太商业协会中国区负责人乔纳斯(Jonas Keller)对蒋耀平的这番讲话表示部分赞同,但同时也提出了补充:“他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其对外贸易收支平衡当然有很大的联系。比如说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国家也有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一个像人民币这样被低估的货币也是许多制造类企业在中国设厂的原因。特别是对于蒋耀平提及的加工贸易来说,低廉的生产成本是他们投资时的一个重要考量,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是人民币币值被过于低估。”

蒋耀平表示,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全球化的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中国的贸易顺差令从事加工贸易的电子等行业的全球公司受益。而乔纳斯认为,人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很明显,从德国或者欧洲人的角度来说,这永远是一个双刃剑。美国人的批评中最主要的是指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但是同时能从中国政府的外汇政策中获利的也是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企业,因为他们能够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生产。”

iPhone和贸易顺差

尽管有多种迹象表明中国劳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中国相对廉价的简单技术型劳动力对于世界各大加工贸易生产商来说仍具诱惑。中国媒体指出,在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有许多企业与美国苹果公司的情况相似。该公司手机产品iPhone的组装工序在中国完成,这一工序的价值只占整个成品价值的4%左右。而在计算中国贸易顺差的过程中却按照整个iPhone的价值。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的1月5日发出的信息也提及到了这一问题。他呼吁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在中国国内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推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乔纳斯表示,中国现今的贸易顺差确实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他说 :“贸易顺差当然是中国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国经济能够凭借出口得以快速发展,并催生了中国现在的产业结构。就像蒋耀平所说,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来自中国自身的工业结构。从另一方方面来说,这样的发展也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而币值被低估的人民币在其中当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馨月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