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的苦与乐 | 文化经纬 | DW | 10.10.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跨国婚姻的苦与乐

随着中国和德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两国之间的跨国婚姻也在增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似乎并没有成为人们走进婚姻殿堂的障碍。 下面我们请几个在德国的生活的跨国婚姻家庭谈谈他们的生活感受。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没有阻止人们走进婚姻的殿堂。德中跨国婚姻随着两国之间的各种交往也在增多。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没有阻止人们走进婚姻的殿堂。德中跨国婚姻随着两国之间的各种交往也在增多。

一个月之前詹德尔和王芳喜结连理。詹德尔来自德国的小镇齐根,王芳来自山东省烟台的一个村落,两地相隔8千多公里。两人相识在中国。2004年夏天詹德尔前往青岛学习中文,并在那里认识了英文老师王芳。

"到了青岛大约两个月后,我就通过王芳的一位法国同事认识了王芳。 这位法国人也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汉语。同王芳认识后我俩关系发展很快, 从见面发展到一起去吃饭,然后就发生了后面的一切。"

然而当两人决定结婚还要回到德国生活时,王芳的父母就提出了反对,他们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上当被人拐走。女儿远走异国它乡,让王芳的父母内心感到很不安。王芳说:

"那么远买飞机票对他们来说也太贵了,而且办签证也很麻烦。再说,在中国如果婆婆和媳妇吵架了,基本上都是媳妇跑回娘家。但是在这里只能一个人对付了。"

来到德国后小夫妻俩还是用中文交流。当然缺少了用母语交谈时的那种畅快和淋漓尽致。而有些事还真让王芳哭笑不得。

"语言障碍肯定是有的,他开始时中文不太好。我先用中文讲一遍,听不懂再用英文。记得很早的时候我们在讨论属性时,他就说:我是猴子,你是鸡。这话让我很生气,但他很不明白我为什么生气。"

王芳新来乍到还有个适应生活的问题。

"早上他们家里都是吃面包烤肠,但中午不吃饭。中午我就会感到很饿。下午有下午茶,晚上是正餐。可是我们中国一天三顿,都是热的, 早餐还有包子和油条,这些现在都没有。"

“两人之间要保持几米的距离”

跨国婚姻在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人感到稀奇和不可思议了。但是1986年当米歇尔·卢兰特同他现在的妻子相恋时情景则完全不同。当时卢兰特正在北京上大学,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当时的中国还不象现在这么开放。那时我们两人谈恋爱却不能手拉手公开在大街上走,两人之间要保持几米的距离。真是天下怪事。幸好中国现在已经不象过去那样了。"

德国妇女强调独立思考

在德中的跨国婚姻中大多数是德国男子迎娶中国女子。但是也有例外。成先生是地道的台湾人。他是在德国学习时认识了现在的德国妻子,并于1994年结婚。从成先生的言谈中可以感到,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谈到保持跨国婚姻美满的秘诀,他说:

"有两点个人经验可供参考。 一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很重要。价值观不同,特别是在用钱的问题上观点不同,就很容易出问题。二是: 当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时,要有共同的朋友出来做和事老,特别是年长的人。"

谈到德国妇女有没有值得中国妇女学习的地方。成先生回答说:

"德国妇女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尊重个性。中国过去都是强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现在中国妇女仍有依附男人的传统观念。但德国妇女强调个人观点,强调公平。这对于男人来说,一方面这是个挑战,但另一方面也比较轻松,因为没有人粘着你。跟着你跑,要你负所有的责任。"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编译:韩明芳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