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轰动效应往往没有生命力 | 文化经纬 | DW | 16.07.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追求轰动效应往往没有生命力

在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前,德国首都柏林新的火车站举行了落成典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柏林火车新站不仅被称为欧洲最大,最现代化的铁路交通枢纽,也是建筑史上的佳作。该火车站的建筑设计师冯-格尔康认为,与郊外飞机场不同,位于市中心的火车站应是一座城市风格的最佳体现。而宽敞、明亮则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最大奢侈。

建筑师格尔康

建筑师格尔康

毫无疑问,柏林火车新站体现了其建筑师的理念,柏林火车新站是独特的,其建筑师也同样与众不同。纽约、上海、汉堡,建筑师格尔康奔波于世界各大都市之间,每年飞往中国的次数甚至不下14,15次。

德国著名建筑师格尔康的建筑师事务所是德国最大规模的一个,拥有工作人员370名。与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施佩尔不同的是,格尔康并非出生于一个建筑师世家。大学期间,格尔康最初选修物理和法律,由于迷恋绘画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初衷,成为一名建筑师。1997年,格尔康受德国联邦政府委托,为北京的德国学校设计图纸,从那儿以后,格尔康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格尔康建筑师事务所总计参与了中国14个城市的众多项目,深圳、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都留下了格尔康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足迹。中国与德国相距遥远,而70出头的格尔康却长年奔波于两地之间,乐此不疲,动力何在?他说:

“中国的发展速度,决策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中国人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采用新的建筑设计方案和理念。在项目的设计方面,外国建筑师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有助于激发建筑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与德国在出台一项决定前马拉松式的讨论不同的是,中国建筑项目的快速决定,市场的飞速发展令格尔康这样的建筑大师颇受感染。如今,由格尔康领导的建筑师事务所参加了中国2百多项竞标活动,中标40多项。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国家博物馆的扩建,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都体现了格尔康的大家手笔。频繁的中国之旅加深了格尔康对中国的了解。繁华的都市发展往往令外人眼花缭乱,但身位建筑师的格尔康却看到了问题所在:

“我的感觉很太好。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大城市没有规范的城市规划,一切都那么杂乱无序。本来交通就很拥挤,还要修建多层立交桥,使原来的城市结构受到更大的破坏。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制定长远的城市整体规划,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只顾各自项目,我认为,近10年,15年来建造的城区都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

格尔康一语中的,中国的建筑市场虽说发展迅速,但是毕竟历史不长,基础薄弱。北京拥有三万员工的建工集团的一位施工经理也承认,随着外国先进的建筑理念,美学观点,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施工材料及技术方法的引进,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对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要害。格尔康建议中国同行摸索和创建自己的建筑风格。格尔康说:

“我的印象是,中国许多建筑师的工作缺乏计划性,他们大多追求时髦,尽量满足甲方的要求,所以不可能建立自己的风格。他们象猎人和收藏家一样四处收集不同的东西,试图使自己的设计产生轰动效应,而恰恰是这种只追求轰动效应的设计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