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韩民乐天退出中国市场 名创优品宣布去日化

2022年8月19日

韩国五大财团之一的乐天,因2017年转让土地给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系统,遭中国消费者抵制。该集团在週四(18日)宣布,关闭在华最后一间百货门店。另一家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的“名创优品”,近期开始去日化的工作,声称要当“堂堂正正的中国品牌”。

https://p.dw.com/p/4Flam
Südkorea Lotte Group
图像来源: Daniel Kalk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韩民乐天集团18日表示,董事会上月通过出售中国成都乐天百货的决议,关闭乐天在华最后一家百货门店。韩联社引述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推进出售股权,收购方及细节尚未敲定。

据报道指出,乐天百货在2008年登陆中国,此后在天津、威海、成都、沈阳攻城略地。为更好发展在华业务,该集团于2012年在上海成立中国总部,并将此作为核心战略市场。

但在2017年,乐天集团与韩国国防部签署协议,将其所属土地转让给军方,以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综合多家中国媒体报道,当时北京对此十分不满,批评美国与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严重损害中国战略利益。

自此之后,乐天成为中国民众抵制对象,有民众在店外示威,要求“滚出中国”。乐天在中国经营严重受挫,各项在华业务遭瘫痪,各门市陆续关闭,至今只剩成都门店。今年3月,乐天集团决定解散中国总部,并计划将经营重心移至东南亚。

中国官方对此并未发表评论,不过当年中国外交部亦针对事件指,中方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始终尊重和保护外国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但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要由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决定。

BG Nuklearwaffen | US Raketen-Abwehrsystem THAAD
2013年,美国成功测试了萨德系统。图像来源: Ralph Scott/Department Of Defense/ZUMA/dpa/picture alliance

“堂堂正正的中国品牌”

另一间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的中国公司“名创优品”,近来也爆发争议遭网友出征。该公司週四(8月18日)在微博发声明致歉,承诺会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国内外分店去日化工作,强调“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品牌”。

中国财经杂志《财经天下》整理这次名创优品面臨的立场风波,主要是源自该品牌在西班牙分公司的Instagram上发表的贴文,误将身著中国旗袍的公仔称作“艺妓”。当时有网友提醒,但名创优品丝毫不在意,只是以微笑表情回应。

报道称,一来一往的交谈截图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名创优品分不清旗袍和艺伎服饰”话题在9日登上热搜,随后品牌才发致歉声明,并且晒出与西班牙代理商解约的告知函。

名创优品在2015年底至2018年发展期间,曾聘请日本设计师三宅顺担任首席设计师,对外宣传为“日本设计师品牌”。争议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称“经历过错误品牌定位和营销行为,走过弯路,感谢传媒大众监督鞭策”。

公司的声明中亦提到,该品牌在2019年底已开始“去日化”,2020年1月著手更换含日文元素购物袋,2021年10月至今年3月陆续将大陆3000多间门店招牌更换为中文商标,同期整改1900多间海外门店,预料所有整改工作会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

公司亦承诺未来会将海外社交平台收归大陆总公司统一管理,以严格审核发布内容,“做好输出正确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工作”。

民族主义下的抵制运动

韩民乐天因协助部署萨德系统遭中国网友抵制;名创优品因立场风波,遭中国官媒人民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出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出偏差。”而这些皆显示出近代的民族主义抵制运动逐渐兴起。

《纽约时报》去年报道中国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发动了一场广泛的镇压运动,当时H&M、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等西方品牌因为拒绝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饱受舆论压力。当时中国消费者购物者誓言要抵制这些品牌,不少明星亦主动放弃代言。

China Peking | Geschäftsfront
H&M、耐克、阿迪达斯去年谴责中国于新疆侵犯人权、强迫劳动采集棉花的行为,结果遭到中国消费者抵制。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纽约时报》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消费品牌革命”。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加民族主义,积极寻找与自信的中国人身份相符的品牌。报道指出,当爱国主义成为卖点时,其他品牌若要进军中国市场就会处于劣势,因为中国会要求跨国公司必须与中国公司遵守同样政治路线。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去年一篇报道中,亦谈到民族主义消费趋势如何改变中国的零售格局。报道指出,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国内品牌和尊重其文化渊源的设计。

“政治气候的变化在推动民族主义消费趋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研究机构晨星公司驻香港的分析师伊万·苏(Ivan Su)说,“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从小使用外国品牌。对于他们来说,外国品牌没什么特别的,可以更容易地被替换掉。”

(综合报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