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个经济系学生的外交使命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28日

既没有军乐队,也没有红地毯。在上海机场等待北莱茵州迪伦市的使者克劳斯.施尔鲍姆的将是一个简而又简的欢迎仪式。施尔鲍姆要来工作,而不是来度假。何况时间短促。接待委员会把这个25岁的德国青年径直接到了浙江金华市――迪伦市的结对城市。

https://p.dw.com/p/632r
除了课堂理论,德国大学生注重实习机会图像来源: AP

这里,施尔鲍姆将在一月初正式上班,作为他故乡的使者在这个4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里工作。中等――当然是相对于中国情况而言。

施尔鲍姆虽然没有外交护照,但如果有人想看,他很乐意出示他的亚琛工业大学的学生证。这个未来的经济地理学者还缺一个三个月的实习。他现在就在中国做这个实习。

为什么呢?原因很现实,“中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他说,广大的市场、低薪、不断增长的购买力――在这个钻研于经济促进方面的大学生心中,中国是个理想的实践场地。

因为除了大学理论之外,在中国还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在驻留金华期间,他将到经济促进局、外事局、对外经贸局工作,观察运作,一瞥概貌。

“中国同事为我安排了涉及面相当广的实习任务,”为此他感到很高兴并希望,除了信息外,他能为他的硕士论文获取三两个闪亮灵感。

还是先回到他作为使者的使命上来吧:身受迪伦市以及迪伦县经济与结构促进协会委任,施尔鲍姆将“为加强两个地区经济间的合作创造机会”,迪伦市友好城市关系负责人哥德尔茨先生如是说,通过施尔鲍姆的实习,两市间的第一步合作是交换专业人员,“我们希望,借助于他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结对城市。”

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个中国的实习生到迪伦市来,并在迪伦县经济与结构促进协会办公,建立起一个为双方企业投资服务的德中合作单位。

施尔鲍姆也有所投资――为这个实习他付出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研读了大量的专业文献,翻阅了从旅游指南到语言入门之类的工具书。但是中文这门语言太难了,他最终放弃了――现在他依赖于他的英语。

当然中国地主也为他的实习投入了财力:飞机票得施尔鲍姆自己掏钱买,不过实习期间他的住宿费用全由金华政府承担。“我住在一家酒店里,这里也住着其它外国经济专家”,施尔鲍姆说,他跟他们“不可避免地交往频繁”。

谁知道,在这个酒店的吧台边,三两杯酒下肚后会有什么成果。毕竟离他的学业结束还有段日子呢…

(斯蒂芬.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