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上海大众二十年,领先一步吃遍天?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0月27日

1984年10月12日,当时的中国总理李鹏和德国总理科尔在上海安亭镇为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奠下基石,德国大众成为欧洲汽车在中国的开路先锋。二十年来,大众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无可争议的老大。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抢滩登陆中国,大众在中国的霸主地位越来越受到威胁。

https://p.dw.com/p/5mWJ
上海大众生产的帕萨特轿车带有这样的标牌图像来源: dpa

在群雄并起的今日中国汽车市场,大众汽车只能把占据半壁江山看成昨日的骄傲,而不敢再把它当成明日的梦想。今年上半年,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总部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大众在中国的销售额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下降,下降的幅度为4.2%,上半年销售总量为31万1000辆。目前,大众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30%,与曾经拥有的54%额相比,落差非常显著。

对于市场份额的缩水,大众公司的官方表态仍显得十分镇静。大众中国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乌尔丽科.尼特尔说,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缩水是十分正常的。无论如何,从1984年试产首辆普通型桑塔纳到现在的第三代桑塔纳,上海大众用了20年的时间,在中国建成了一座生产批量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汽车工业城,这是德国大众的骄傲,也是大众中国公司的骄傲。10月29日,大众将在上海举行隆重的上海大众建厂20周年庆祝活动。

如今,上海安亭因为有了大众,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东方的沃尔夫斯堡。1984年,大众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在签署合资协定时,规定中德双方各占50%股份,规模年产三万辆桑塔纳。这在当时算是石破天惊的大手笔,虽然这一数字在今天看来实在有些可笑。

上海大众刚进入中国时,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没有见识过现代化的汽车组装流水线。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在中国试组装时,靠的还是上海汽车厂的葫芦吊和长板凳。当时,中国国内竟然没有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与桑塔纳配套,没有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改造。能用上的国产配件只有轮胎、收音机、喇叭和车外天线,国产化零部件只占总量的2.7%。尽管如此,上海大众就在行家们充满疑惑的眼光关注下开始书写汽车工业史上的传奇故事,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的街道上开始到处可见看上去有些呆板、坐上去有些轻飘的第一代桑塔纳车。当时,政府部门、企业管理阶层和出租汽车构成了桑塔纳的最初客户。1990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中国一汽在长春成立了第二家大众在中国的合资公司。

今天的上海大众拥有员工1万3400人,生产的主要车型有帕萨特、途安(Touran)、波罗和高尔夫,当初打天下的桑塔纳如今经过三代更新,以3000型继续在生产。长春大众一汽目前拥有员工7200人,生产的车型是高尔夫、宝莱、捷达和奥迪A6。截至2003年底,大众在上海累计生产了250辆轿车,在长春累计生产了100万辆。

Volkswagen Passat auf Halde in Schanghai
上海大众生产的帕萨特汽车(2003年)图像来源: dpa

与20年前相比,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热的汽车市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几乎全部在中国建立了生产线,汽车市场上掀起了价格大战。今年夏天,大众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开始打降价牌。

大众的战略目标是仍然保持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领头羊地位,但是同时也提出了“利润率优先于市场占有率”的主导经营原则。大众已经宣布,从现在到2008年要在中国继续投资53亿欧元,将现在的年产8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翻倍,即扩大到年产160万辆。大众还计划在中国开设两个分厂,生产汽车主要配件和发动机,并继续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车型。

今后,大众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将仍然是以供应中国市场为主,有计划地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当地化比例,因为零部件的地方化,即中国国产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接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