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中俄是否将上合组织变成反西方联盟?

2022年9月16日

习近平疫情后首次出访中亚、会晤普京,俄乌战争阴影下的中俄关系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习近平与普京此次共同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该区域组织会不会演变成“反西方联盟”?德国之声就此与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施密茨进行了专访。

https://p.dw.com/p/4Gy86
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召开
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召开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德国之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且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普京在会晤中对中方"支持俄罗斯的姿态"表示赞赏,对习近平就乌克兰局势的担忧表示理解。作为俄罗斯及中亚问题专家,您能否判别当今的中俄关系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施密茨(Andrea Schmitz):  就这次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而言,它为双边会谈和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所以外界早前就预计到中俄两国领导人一定会谈乌克兰局势。除了新闻通稿中的内容,我们并无从得知两人究竟具体谈了些什么。就目前掌握的信息以及我对中国政治的理解,中方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我认为,中国仍将延续既有的对俄政策方针,也就是说双方将继续维护紧密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然而,中国也依然非常重视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在继续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的同时,中国也会避免绕开西方对俄制裁。中国不会军事介入俄乌战争,但是在涉及共同利益的领域还是会有所动作。我的观点就是:中国会在所有能够互利的领域继续与俄罗斯进行实用主义合作,但是始终优先考虑本国利益。

中俄关系的平衡是否因为乌克兰战争而有所改变?
中俄关系的平衡是否因为乌克兰战争而有所改变? 图像来源: Alexandr Demyanchuk/Sputnik/AFP

德国之声:许多分析人士都指出,既然中国优先考虑自身利益,陷入战争和制裁泥潭的俄罗斯必然会成为中国的"小伙伴",不得不更加依赖中国。您是否认为中俄关系的天平正在向有利中国的方向移动?

施密茨:  就这个话题,我只能谨慎地判断:对于莫斯科而言,俄中关系如今确实有了远超以往的重要性,俄罗斯现在迫切需要获得盟友。中国以及中亚国家就是俄罗斯现在空前重视的方向。别国到底持如何的对俄立场,这个问题对俄罗斯至关重要。莫斯科当然会密切关注这些国家的动向。所以,我们确实可以说,俄罗斯对中国以及其他国际伙伴的依赖性某种程度上确实明显增加了。

德国之声:这次习近平和普京的会晤既不是在中国、也不是在俄罗斯境内进行,而是在中亚地区。习近平先是到访哈萨克斯坦,然后去了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的这些国家到底在中俄关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乌克兰战争是否会让中亚国家更加偏向中国而非俄罗斯?

施密茨:  我不认为乌克兰战争会让中亚国家偏向中国。对于中亚各国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做选择。其实中亚国家一直有着稳固的对华关系。最近十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项目,更是极大拓展了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关系。目前,中国已经是中亚地区的最大投资者、债权方。而且对于中亚国家而言,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也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产生了依赖性以及不对等性,这其实是不符合中亚国家的自身利益的。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从依赖一个邻居转为依赖另一个邻居,而是在于经贸与外交政策的多样性,也就是尽可能与多个国家建立务实、多样的合作关系。对于中亚国家而言,多样化而非一边倒,这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施密茨是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SWP)的政治学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亚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动向,以及中亚地区与域外大国的地缘政治互动。
施密茨是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SWP)的政治学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亚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动向,以及中亚地区与域外大国的地缘政治互动。 图像来源: SWP

德国之声:您的意思是,中亚国家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走钢丝?

施密茨:  对。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各国一直在中俄之间搞平衡,努力和不同国家维持好关系。正是这种平衡外交让中亚国家有了自主性,拥有了施展自主外交政策的空间。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体量最大的,他们更是如此。可以说,平衡、多样、灵活是中亚国家的外交基本原则,因为从历史上看,域外大国,也就是俄罗斯与中国,总是试图在中亚地区扩张、投射影响力。

德国之声: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您真的认为,乌克兰爆发战争没有改变中亚地区的势力平衡?

施密茨:  不,平衡并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也确实能注意到,中亚国家避免在乌克兰问题上明确表态。这意味着,他们不支持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但这并不以为中亚各国不再想维持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他们会继续尽量维持与俄罗斯的务实合作关系,但是不会听命于莫斯科。就如之前所说,核心原则就是不在冲突中站队,而是尽量与各方都保持好关系。毕竟维护自身利益才是最终目的。不管是对俄、对华还是对西方,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旨在维护自身利益。

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图像来源: Alexander Nemenov/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这些天我们能看到不少媒体的评论认为,正在召开峰会的上合组织正在形成"反西方联盟"。但是结合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中亚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会让上合组织演变成"反西方联盟"?

施密茨:  确实是这样,中亚国家无意反对西方。尽管上合组织一再被贴上"反西方"之标签,但是我认为,这个组织过去不曾反西方,如今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更是不会反西方。当然,部分成员国会持反西方立场,一再发表反西方言论,但这并非全部成员国的观点。上合组织内部,各国对西方的态度是非常多样的。对于大多数成员国而言,他们根本无意反西方,甚至根本无意去结成什么同盟。多年来,上合组织的功能也并非在此,而是在一个多边组织的框架下平衡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在这个框架下,北京和莫斯科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这也让中亚国家获得了回旋空间,增进了超越任何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务实关系。如今,上合组织的意义依旧在此,它就是一个多边框架,而非什么反西方联盟。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上合组织的宗旨从来就不是反西方,即便在某些时期某些成员国确实有这样的视角。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益平衡。

德国之声:作为中亚问题专家,您究竟怎样评价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此次访问时非常重视"一带一路",中国还要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铁路网。中亚国家如何看待北京在该地区的大举投资?

施密茨:  对于中亚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过去十年来,许多"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项目对该地区构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各参与方也赞赏这一点。在我看来,中亚各国首先是把中国视作一个大国,总体上予以积极看待。当然我手里没有定量的民意数据,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关系又非常地不对称,中亚地区不少人士也确实将此视作一个问题。比如,中国企业适用中国贷款在这些国家实施发展援助项目,却无视当地的社会习俗乃至环保法规。还有人批评说,中国援助的工程往往适用中国员工,导致本国劳动力并没能从这些项目中受益。此外,许多工程都贪大求全,不具备经济型,成本超高。债务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中国的贷款发放机构会向不具备借贷能力的国家发放贷款,这里主要牵涉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实人们早就知道这些国家不可能有能力偿还贷款,而中国则要求他们以矿产开采权或者土地作为抵押。另外,数据安全也是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研发需要运用大量数据。以上这些都是和大规模对华经济合作有关的问题,中亚国家不少人士对此持批评态度,尽管政界不一定会关注他们的看法。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专家:习近平出访是“舒适区里的多边主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