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政府准备终止养熊业

2004年9月3日

中国养熊业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人工饲养狗熊的目的是从活熊身上获取胆汁,制成中药。不过这种获取胆汁的方法严重损害了狗熊的健康和寿命。8月25日,亚洲动物基金会首次就中国熊类动物保护问题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https://p.dw.com/p/5WcV
熊场里的“悲惨世界”图像来源: Animals Asia Foundation

多国专家前来参加了会议。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创始人,吉尔—鲁宾逊对中国养熊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说,中国熊场一般与外界隔绝,熊场里的熊被关在笼子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到目前为止,亚洲动物基金会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四川农林经济部的协助下已经从熊场里解救出了140头熊。

对于如何解救出更多熊,并最终关闭所有熊场,结束中国养熊业,鲁宾逊提出了具体建议:支付熊场主人补偿费,建立熊类救护所,进行宣传,鼓励大家不再使用熊胆,而代之以其他植物类中药。

今年5月,亚洲动物基金会在中国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云南一家所谓“合法”的养熊场。鲁宾逊表示,他们对这种所谓的好养熊场和里面所谓人道的取胆汁方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活熊取胆技术是将一根管子的一端插入熊的胆囊,而管子的另一端留在熊的体外。熊场工人每天通过这根管子吸取熊的胆汁。导管造成的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经常感染化脓。鲁宾逊在工作会议上展示了云南,四川和黑龙江熊场的照片。那些受伤和死亡的熊的照片使所有与会者感到震惊。

据英国中药供应商协会主席,亨利—李介绍。中药7年前才被欧洲承认为传统药物。但前提是,中药里不能含有任何动物成分。这一认证有助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品在欧盟国家的推广。

美国专家布鲁斯—克里德目前负责帮助中国建立符合西方标准的医院。他认为,按照西方标准,决不应该批准将熊胆作为药物。现在熊胆的作用已经能够被人工合成药物和其他中草药所代替。再考虑到取熊胆的附加费用以及残忍方式,完全应该禁止医院使用熊胆。

克里德曾向四川一位熊场主人提出,如果这位熊场主人关闭熊场,就可以对克里德目前负责的一所北京医院进行投资。据估计,这项投资每年能带来大约6000万元的利润。可是这位熊场主人拒绝了克里德的建议。

亚洲动物基金会的科克纳医生曾为150头熊进行过取出导管的手术。但其中80头熊因医治无效而死亡。科克纳强调,活熊取胆技术严重损害了熊的健康,缩短了熊的寿命。大多数熊场里的熊都死于伤口发炎。

成都中医研究所的刘教授也表示,中医的主旨是和谐。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有义务保护野生动物。因为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本身。

工作会议结束以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表示,该组织会继续加强与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合作。中国政府的长远目标仍然是关闭所有熊场,结束养熊业。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