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人民币微弱升值,压力仍将继续

德国之声特稿 何清涟2005年7月25日

外交手段日益熟稔的中国,这次真是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诸多国家尝到了厉害:中国已经改革了汇率体制,做出愿意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一员的姿态;至于具体升值方案,中国毕竟是个主权国家,哪能事事听人吆喝?

https://p.dw.com/p/6xRI
中国的外汇牌价终于开始有了变化图像来源: AP


似乎是有意令美国财长斯诺有关人民币将在8月升值的预测不准确,中国政府于7月21日宣布实施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由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今年1月与4月连续推出旨在限制风险资本快进快出的“11号文件”与“29号文件”,堵住风险资本退出的管道,迫使风险资本裹足不前,所以这次国际炒家们倒是没法从中国人民币升值中得到多少好处,中国成功地避免了1997年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后,被国际炒家们袭击的危机。

尽管从6月份开始,中国官方学者们讨论新加坡与印度的汇率政策的文章突然多了起来。不少人公开建议,人民币可以实行类似印度模式的“肮脏浮动”,让汇率在随时可改变的范围内灵活浮动,但具体幅度不公布,中心汇率参考但不盯住实际有效汇率,并容许中心汇率随时对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升值或贬值。所有这些信息都告诉世人,中国可能会选择印度模式,但从中国政府这次升值的微小幅度来看,无论如何都有点让美欧诸国上当的感觉。

首先是这种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际上非常不透明――所谓“肮脏浮动”的“肮脏”就在于这种不透明;其次则在于所谓千分之三的上下浮动区间。――但这“千分之三”的浮动汇率并非始自这次所谓“人民币升值”,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就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70元左右窄幅波动,波幅被限制在0.3%。如果要回溯中国的汇率制度则更妙,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的说法,中国早在1994年就已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只是后来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收窄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

唯一的变化是以前是盯住美元,而现在则提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中国外汇储备币种过于单一的情况下,盯住“一篮子货币”多少让一些预测家们失望,因为当时一些人设想的方案是一次升值到位,继续盯住美元。

如此“人民币汇率改革”,无怪乎中国的纺织业与家电业有如放下一块大石头般轻松。有专家估算,假如人民币升值5%,大部分没有技术含量和品牌,靠低价位策略生存的中小企业势必被挤出市场。而如今只升了2%,今后的涨跌幅度也完全由政府掌控,中国这些基于成本优势、十分脆弱的出口行业如纺织业与家电业,至少暂时可以松一口气,节省一些花费在银行远期外汇买卖项目上的支出。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没忘记给各国提供一些乐观的理由。他们说,人民币汇率主要是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汇率体制,二是汇率平价。有关人民币升值的焦点虽然集中在汇率平价上,但根子却源于汇率体制。这一次中国改变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并实行浮动汇率,算是对汇率体制做出改变,合理汇率可以通过渐进方式慢慢达到。

对此次汇率体制改革最不痛快的美国。尽管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但美国在这方面努力最多,欧盟对此的态度是想“搭便车”。

美国方面一直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戈登斯坦和拉迪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 到25%,而美国纺织业界则认为低估30%-40%。估算数值虽然不同,但国会议员们的共同希望是人民币升值至少10%。在中国政府7月21日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后,美国财长斯诺虽然捏着鼻子赞扬 说“中国新货币汇率机制的全面实施将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重大贡献”,但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却纷纷表示,中国政府决定调整人民币汇率是一个积极步骤,但远未达到他们的要求,因此现在就放弃有关的立法行动还为时过早。

可以说,中国虽然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了一道窄窄的门缝,但不足以使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此冰释。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