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柏林-一部交织着艺术与探险、科学与政治的历史 | 走遍德国 | DW | 22.03.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走遍德国

从中国到柏林-一部交织着艺术与探险、科学与政治的历史

在柏林,中国无处不在。亚洲艺术博物馆里展示着来自中国的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民俗博物馆里有一个精美的中国收藏,陈列着富有吸引力的有关文化史的藏品;德国自然博物馆还为研究人员和有好奇心的参观者保存着中国古老的动物和植物;柏林众多的皇宫至今仍然以其来自中国的古代瓷器、精美家具和漂亮的地毯而光彩夺目。

1902年,普鲁士考察队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来到天山脚下的吐鲁番

1902年,普鲁士考察队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来到天山脚下的吐鲁番

事实上,这种"中国热"有着悠久的传统渊源。早在公元13世纪,马克·波罗游记中色彩斑斓的描写便在欧洲激起了人们对中国的无比向往。随着贸易的发展,来自中国的商品和艺术品更是令欧洲的贵族世家心向往之,科学家们自然也不例外。

究竟是什么让德国人长久以来对中国如此着迷?一方面是对远方的向往,对一个陌生的、充满异国情调的高层次文化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出于技术的原因,那些人们在欧洲还不知道的、也没有掌握的技术,特别是中国的瓷器和漆器工艺。克珀尼克宫(Schloß Köpenick)的修复专家克劳斯·佩尔茨 (Klaus Pelz) 说:“通向亚洲的水路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兴趣,欧洲的皇室们在他们所谓的艺术间里收集着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其中包括华丽的艺术品,但也有一部分是基于科学方面的收藏,可以说是我们今天博物馆的前身。”

普鲁士考察队

很久以来,欧洲各强国就围绕中国艺术珍品展开了争夺,不仅针对来自中国的诱人的商品,还针对这个传奇帝国的艺术。那些由商人通过传奇般的丝绸之路从中国运到欧洲的昂贵物品,诸如珍贵的丝绸、精美的瓷器、芳香的茶叶和异国的香料,都被各个皇室用来当作显示其财富并压倒他人的东西。这种权力的展示还包括派遣科学考察队研究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思(Klaas Ruitenbeek)教授说:"那就像一场竞赛,各个强国,诸如俄国、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都对这个地区极感兴趣,想在那儿收集艺术品和考古物品。"

Bilder zum Beitrag Von China nach Berlin

亚洲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吐鲁番石窟壁画原迹

从1902到1913年间,德国先后四次派出考察队前往中国,德皇威廉二世亲自从"帝国最高配置基金"(Allerhöchsten Kaiserlichen Dispositionsfonds)中出资对其进行支助。考察队在天山之簏的沙漠绿洲吐鲁番有了轰动性的发现。在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贸易中心,他们发现了珍贵的手稿、古老的壁画和由粘土制作的奇特塑像。这个举世闻名的吐鲁番藏品的精髓是那些无与伦比的用来装饰一个公元5世纪佛教石窟的壁画。怎么可能将这些精雕细琢而且面积巨大的壁画揭取下来运到柏林呢?

"这些洞穴是在非常柔软的砂岩上挖出的,艺术家在墙壁上涂上了一层大约1.5厘米厚的粘土和秸秆混合物,然后在上面作画。"鲁克思教授解释说:"这一层涂上去的土相对容易揭取下来。考察队根据一定的方法--德国人就是这样--一方块一方块地取下。"这些方块是边长为70厘米的正方形,也正是能将其放在骆驼上带走的尺寸大小。之后再将它们放到手推车上,用毛驴和马拉到火车站,最后用轮船运到德国。

中国热

通过这种方式,德意志帝国的四次考察活动总共将433个宝藏箱运到柏林。其中包括24种文字和17种语言的摩尼教手稿和古老文本,以及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绿洲中的宏伟雕像。1908年在民俗博物馆举行的第一次展览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而1927年举办的盛大中国展更是吸引了全欧洲的注意力。

借此,精明能干且有远见卓识的柏林博物馆总干事威廉·冯·博德 (Wilhelm von Bode)继续激发着人们对中国的热情。这种对中国的迷恋也感染了许多私人赞助者,他们在艺术品市场上购买精心挑选的作品,并且有不少后来将这些藏品遗赠给了国家博物馆。 例如领事雅各比 (Jakoby)将他驰名的漆器藏品捐赠给了柏林市。收藏家恩斯特·格洛斯 (Ernst Grosse)也捐出了自己珍贵的中国明代青铜器和绘画。

战火遗恨

然而,柏林的一大部分中国艺术藏品在二战中毁于轰炸机投掷的炸弹。不幸的是,其中也包括来自丝绸之路遗址高昌故城的四米高的雄伟佛像。"很可惜当时无法将那些最大的壁画从博物馆的墙上取下来,结果它们遭到了毁坏。相当多的,大约有30%的亚洲中部的馆藏被毁掉了。"鲁克思教授对另一起悲剧也深感遗憾:大多数的博物馆馆藏当时都存储在德国的东部,二战以后处于苏联军队的占领之下。"1945年,东亚藏品的很大一部分被搬到苏联去了,有5000多件文物。"

这些"战利艺术品"消失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仓库里,直到今天仍然与世隔绝。幸运的是,很快西部的盟军就将那些剩下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小部分文物归还给了德国。西柏林的博物馆里的藏品在私人基金会和赞助者的帮助下又重新丰富起来。比如墨禅山庄的中国收藏,包括尖笔"文人画"稀有珍品,此外还有明清时代的200把华贵的扇子。

Chinesische Bildtapete und Kommode im chinesischen Stil im Schloss Köpenick

1788年的中国壁画和中式家具


重放异彩

尽管如此,这些收藏的精华依然是来自吐鲁番的独一无二的珍宝,并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参观者:亚洲艺术博物馆百分之百地忠实复原了"飞鸽衔环窟" (Höhle der Ringtragenden Taube),在顶上及四周的墙上,原来的壁画焕发着从前的光彩。而当博物馆馆长前不久去中国时,他却始终有种难以挥去的愧疚感。因为所有在柏林能看到的非凡无比的原件,在中国原本的洞穴里却只有光秃秃的岩石。

然而,中国的文物保护机构却显示出了异常的宽容,鲁克思教授告知:"北京的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不幸的历史,像这些从中国带到德国的物品,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向前看。我们完全支持双方共同进行的研究。听到这些,我们当然非常高兴,还是有点意外吧。这真是一个非常慷慨的姿态。"

德中双方要共同研究并保护在德国的中国艺术珍品。例如已经采用保护性的材料,对一个有1300年历史的、来自中国北方的神奇"大象女神"雕塑进行了永恒的保存处理。这是为一个年龄很老的女人所进行的现代抗衰老护理。她属于那些总能点燃人们对中国激情的柏林众多艺术珍品中的一件。

作者:Karin Deckenbach 翻译:易木

责编:乐然

  • 日期 22.03.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YqJ
  • 日期 22.03.2011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10Y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