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为什么进口俄罗斯煤炭?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28日

世界各地的煤炭源源不断运来德国,其中也包括来自俄罗斯的煤炭。俄罗斯的煤炭在达到目的地之前,首先要行驶大约4600公里的路程,整整10天,抵达波罗的海沿岸港口,从那里,装上集装箱运往北欧的斯堪迪纳维亚,再从那里南下转运德国。这般折腾后,俄罗斯煤炭还赚钱吗?

https://p.dw.com/p/5Mam
西伯利亚的煤矿井图像来源: dpa

即便是经历了这般长途旅行的俄罗斯煤炭,还是要比出自鲁尔区的煤炭价格便宜。俄罗斯有7座大型褐煤矿区,它们每年产煤大约1亿8000万吨,其中3分之2属于地面作业,3分之1是地下矿井作业。

德国进口的俄罗斯煤炭多半产于乌拉尔山脉以南地区,离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不远。煤炭取自地下800米深的地方,那里,工作条件对德国人来说难以想象。如果同德国相比,大约是1923年的采矿情形,机器和工具都不很专业。即便最现代化的矿井,也只能赶上鲁尔区水平的一半。换句话,工人很大程度是手工代机器。由于安全标准低,事故发生率自然很高。

俄罗斯矿工的劳动条件为什么是这样的简陋呢?30年代,煤炭工业在苏维埃工业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0年代,煤炭为苏联全国提供50%以上的能源。60年代,人们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矿藏,从那时起,新式能源渐渐排挤和取代了传统的煤炭。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再对煤矿建设的投资以及现代化更新感兴趣。1991年,苏联解体,煤矿突然间失去了国家的保护,从而深陷危机而难以自拔。后来有了私人投资者,他们的兴趣在于迅速盈利,然而,矿井一夜间更换主人,而矿工却依旧被拖欠着工资,而且一拖就是数年。

世界银行向俄罗斯施压,要求给煤炭工业规定新的秩序。2000年,俄罗斯金属工业接管了最大的煤矿工业。从此,大量裁员,矿工开始经历另一场灾难。全俄罗斯大约50万矿工丢掉饭碗,这个数字相当于矿工总数的一半。更糟糕的是,矿区范围内,找不到其他工作可以替补。年纪轻的,进城谋生去了。有家室儿女的,只好在自家的小块田地里争取个好收成,自给自足,或是依靠亲戚的帮忙。几家欢乐几家愁。矿主高兴,他的煤炭产量提高了25%。

俄罗斯铁路仍属国有,铁路担负起运输煤炭的任务,收的是政治价,即国家向煤炭运输提供大量资金补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维持煤炭开采;如果煤炭运输费不是目前这样低廉,煤炭便找不到买主,矿工便会失去工作。

然而,从长远看,俄罗斯煤炭将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途经数千公里遥远的路程,想靠俄罗斯煤炭赚取大钱并非易事。

按照西方行家的计算,俄罗斯煤炭出口是件蚀本的生意。但俄罗斯正处在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只要国内对煤炭没有需求或者需求不够,俄罗斯的煤炭就只有出口这一条路。不管怎么说,煤炭出口总能赚回些收入,如果从长计议,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是在俄罗斯国内市场消耗这些煤炭。

不过,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俄罗斯的国泰民生。德国使用俄罗斯的煤炭,变相地为改善俄罗斯经济状况做着贡献,为那里矿工迎来美好的生活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