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Burg Waldeck und die 68er: Singt die Revolution!

Michael Kleff2008年7月28日

1964年初夏的一次露天音乐节写下了德国音乐史上革命性的一章,奏响了六八年激情学运的政治乐章,但是当时谁也没能料到这一点。

https://p.dw.com/p/ElKJ
“革命”歌曲家汉纳斯.瓦德尔是瓦尔德艾克城堡音乐节的主力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1964年的降灵节周末,在德国小城珲斯吕克(Hunsrueck)的瓦尔德艾克城堡举行了一个名为"流行歌曲与民歌国际音乐节-欧洲青年在歌唱"的活动。虽然号称国际,台上的歌手也不过只有十来位,台下捧场的观众也不过只有400余号人。这场当时十分不起眼的活动的标志性意义在于,这是德国战后首次又出现用德语演唱的切合时下社会运动的流行歌曲。此后,这一音乐节形成传统,吸引了一批德国歌曲创作者参加,例如1966年有弗兰茨-约瑟夫.德根哈特、汉纳斯.瓦德尔和瓦尔特.默斯曼等歌曲家在音乐节上引如所谓的"批评歌曲"。1967年,音乐节打出的主题口号是"积极参与的歌曲",当时的重大政治与社会事件都成为歌曲家创造的题材,如大联合政府、紧急状态法、越南战争、左派领袖鲁迪.杜契克(Rudi Dutschke)和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和在游行中被打死的学生贝诺.奥内索格(Beno Ohnesorg)等都成为歌曲家关注的对象。

Erschossener Student Benno Ohnesorg
大学生贝诺.奥内索格在1967年6月的一次街头抗议骚乱中被警方打死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aka-images / Henschel

瓦尔德艾克城堡的音乐节从始自六十年代初、具有民权运动背景的美国"新港民间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吸取了灵感。1968年,美国民权运动的激进思想影响了德国瓦尔德艾克城堡的音乐节,弗兰茨-约瑟夫.德根哈特在音乐节上唱道:"阶级斗争要立场鲜明,模棱两可就是矫情。"在六八学运的疾风暴雨中,音乐节越来越像是一场政治集会,活动的主办者与参与者似乎觉得唱歌已经不过瘾,开始频频作出行动决议,出售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搭帐篷拉红旗,高唱"国际歌"。

1968年的瓦尔德艾克城堡音乐节作出一项决议,宣布该音乐节是国际抗议运动的一部分,对法国的工人与学生抗议运动表示政治声援。当时音乐节的的骨干分子汉纳斯.瓦德尔如今认为,当时太过于政治化了。他说:"当时进行了大辩论,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各种政治色彩的团体纷纷亮相。"他回忆说,当时有人呼吁"放下你们手中的吉它",这样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德国的状况,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总的激荡的政治格局"。

Die Liedermacher Hannes Wader und Franz-Josef Degenhardt 1970
讨论政治决议:音乐节的艺术家们变成了革命家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1969年的瓦尔德艾克城堡音乐节是最后一次的"革命盛筵",垮掉一代乐队和地下乐队主宰了音乐节的风格,唱歌已经成为了次要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政治讨论会和"革命讲堂"。这一届音乐节之后,它的主办者们似乎折腾够了,开始去干别的。很多音乐人借瓦尔德艾克城堡音乐节出足了风头后样扬长而去,那些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干将则开始觉得珲斯吕克小城太乡下,他们转而去寻求更大的舞台。当时的"科隆环视报"总结说:"一个著名的音乐节在五年之后演变成为一个院外反对团体。瓦尔德艾克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