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啤酒风靡神州

2002年10月1日

歌声、舞蹈、推杯换盏的人群、来回穿梭的服务生。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酒香,整个城市洋溢着疯狂而喜庆的气氛。这可不是十月啤酒节期间的慕尼黑,而是在万里之遥的中国海滨城市青岛。

https://p.dw.com/p/2iMw
啤酒节上人们推杯换盏,在德国的慕尼黑这样,在中国的青岛也是一样。图像来源: Bilderbox

新生的青岛啤酒节和历史悠久的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节每年夏秋交际时举办,就其知名度及历史渊源而言,同已有170年传统的慕尼黑啤酒节尚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于刚满12个年头的青岛啤酒节来说,其发展之快,还是非常令人咋舌的。

刚刚结束的第12届啤酒节,共有来自22个来自国外及中国国内的啤酒品牌参加,其中仅德国就派出了科隆、皮特堡、埃定堡以及慕尼黑等啤酒厂家。而特地前往青岛狂欢畅饮的游客就多达200万之多。短短的16天时间里,啤酒总销量达到52万升。

青岛之所以举办啤酒节,以及啤酒节何以如何成功,这一切同青岛市的特殊历史是密不可分的。青岛啤酒在中国是产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在欧美也有相当的知名度。青岛啤酒厂的姜女士在谈到青岛啤酒的历史时表示:

"我们青岛啤酒厂建于1903年,当时由德国和英国商人出资兴建。青岛市于1897年被德国攻占。六年后,他们在东州路56号建了这个厂。选在这里的原因是,这个厂的左前方有一个德国兵营。德国人非常喜欢喝啤酒。那时,中国特别是青岛还没有啤酒厂,他们从国外运来啤酒非常麻烦。于是,一个德国商人和一个英国商人从香港来到青岛,兴建了这个厂。这座红色的房子就是当时建造的。当时的年生产能力很低,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厂。那时的名字叫做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有限公司。"

当时,青岛啤酒的主要顾客,主要是当地的德国驻军和商人,既地道又新鲜的啤酒,多少能帮助他们了却几分乡愁。而当时的中国人对这种颜色淡黄,味道略带苦涩的“洋饮料”则感到难以恭维,甚至给它起了几种明显带有鄙夷色彩的绰号。

德国人在青岛的殖民历史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七年。但是,德国人走了,德国人修建的啤酒厂却留在了青岛,而且创造了当年创建人无法预见的辉煌业绩。姜女士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厂开始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86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1993年成立股份公司。因为这个厂是青岛啤酒的发祥地,因此从那时起改名为青岛啤酒一厂,并沿用至今。我们还在香港和上海发行了股票。97年扩大发展,成立了集团公司。现在在全国各地拥有四十多家生产企业,包括北京、上海、西安和深圳。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在全国收购兼并了这些厂。这样年产量去年完成251吨。

虽然,当年德国殖民者将啤酒带进中国,距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啤酒真正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却是最近20年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于是,泡“酒吧”、喝“扎啤”成了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年轻一代的时尚。啤酒厂越来越多,产量和销量也不断攀升,而在这种背景下,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当然具备其它厂家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多年来,一直观察青岛啤酒股票发展走势的德国经纪人奥登塔尔表示:

我一直在观察几个中国企业股票的走势,我发现,青岛啤酒公司的股票是所有中国企业中发展最稳定的,其风险因素比较容易预见,该公司股票的价格一直稳定攀升,过去三到四年的时间内,股票的价值已经翻了三番。现在用欧元结算的价格是47欧分,非常适合于长线投资,更何况该公司是一个外向型的企业。

青岛啤酒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成功,自然而然的吸引了大量的效尤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大大小小的啤酒厂多达1600家之多,啤酒的种类不计其数。但是,啤酒厂数量本身,并不能说明中国啤酒业的兴旺,其中也有不少临时改弦易辙,将原来的烧酒作坊稍事改造,生产啤酒的。

为中国啤酒事业贡献余力的德国老人

对此现年73岁的海宁先生可以说深有体会,这位在德国的啤酒行业整整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先生,从18岁开始在啤酒厂学徒,后来又在大学专修啤酒酿造专业。1992年退休以前,曾在许多德国大型啤酒厂负责技术监督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啤酒专家。退休后,海宁先生去中国观光旅游,不想竟因此同中国的啤酒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十月,我退休后,曾到中国去旅行,当时,也参观了一些啤酒厂,我发现,我在啤酒行业近50年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这里会大派用场。在北京我去过一家啤酒厂,那里的境况实在让我看不下去,我觉得,我应当在这里发挥我的作用。于是,我就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很快就同SES德国退休专家服务中心取得了联系。于是,1993年三月,我就正式前往中国,开始为当地啤酒厂担当顾问。”

此后的十年里,海宁先生不断在德国和中国之间往返,先后为中国十七家啤酒厂担任过技术顾问。他在德国为中国技术人员联系培训事宜,商洽购买设备。海宁先生毫无保留的将他近半个世纪积攒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传授给了他的中国同行,这些啤酒企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位自己找上门来,免费提供技术咨询的德国老专家,显然也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山东省、江苏省以及一些城市先后授予海宁荣誉公民称号。海宁在回忆他在中国的技术顾问生涯时表示:

“我刚到中国的那时侯,啤酒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之少,怎么样才能酿造出优良的啤酒,啤酒有那些种类?这些问题没有人知道。所以,我在改进技术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还对员工进行了培训,设计规划过新的啤酒厂,甚至还亲自去推销过啤酒。”

如果说,一百年前,德国人首先将啤酒带进了中国,那么,在啤酒消费量日益提高的现代中国,德国啤酒工业仍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德国啤酒才是最正宗,最地道的。新建的啤酒厂一般都喜欢选用德国的啤酒生产设备,许多品牌愿意冠以“中德合资”招牌,以便在良莠不齐的中国啤酒市场上提高竞争能力。

一些德国大型啤酒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于是,除了建立合资企业或实行技术合作之外,也有一些公司直接向中国出口啤酒或者开办独资企业。据德国啤酒行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德国向中国出口啤酒613万公升,比前年整整增加了九倍。然而,啤酒专家同时也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海宁先生,对德国啤酒在中国的前景却并不乐观。

德中的啤酒前景

前景并不看好,遇到这一问题的也不仅局限于德国人。德国啤酒厂家曾做过一些尝试,霍尔斯滕啤酒曾进军过中国市场,贝克甚至在中国开办了分厂,德国其他一些啤酒厂也纷纷效仿。美国人更在中国拥有最大的外国啤酒集团。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其实并不理想。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外国厂家按照欧美的习惯生产啤酒,而没有照顾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所以,就不太受欢迎。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这些进口啤酒从价格上讲,必然要比本土啤酒要贵。所以,中国人还是更喜欢喝国产啤酒。

由于进口啤酒需要支付很高的关税,因此,外国品牌在今后几年内,还很难有大的作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20年后的今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已逐渐开始形成一个人数不可低估的高薪阶层,对于他们当中喜欢饮啤酒的人来说,只要味道可口,质量上乘,价格稍高,并不是太多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内设的普拉纳德国啤酒屋经理贝茨是深有体会的:

开店之初,这里的客人已经是清一色的外国人,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人的收入还很低。而现在,我的顾客中35-40%是西方人,包括商人和普通的旅游者,而北京当地人的比例已经上升到60-65%。就我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来看,我对这里的生意是非常满意的,我个人也很有成就感。营业额不断上升,我们的啤酒馆越来越被当地人所接受,这很让我高兴,北京城里有钱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贝茨是两年前受慕尼黑普拉纳啤酒公司总部委托,接管北京普拉纳啤酒屋的。北京普拉纳啤酒屋本身则已经有了十年的历史,当年汉莎航空公司在北京开办合资企业时,德方经理人员中有几位来自啤酒之都慕尼黑,而当时的北京还没有能够喝到正宗德国啤酒的去处,于是,在他们的大力撮合之下,普拉纳就在北京三环路边的燕沙中心安营扎寨了。贝茨经理说:

“我们的啤酒就在这里酿造,酿酒师傅是普拉纳总部派来的富有经验的慕尼黑人,他学的专业就是啤酒酿造。用的是普拉纳的传统配方。啤酒花是从德国运来的。麦芽和水则用中国本地的。”

当年几位慕尼黑籍的德方经理力主在北京开办德国啤酒馆,可能多少有几分自私的因素,有谁不想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品尝地道的家乡啤酒呢。然而,这家啤酒馆竟然也如此快的得到了北京人的认同,却是几位经理不曾料到的。尽管这家啤酒馆的价格水平高得惊人,却天天爆满。啤酒的年销量达16万升,足以同德国的小型啤酒厂相媲美。通过两年来的观察,贝茨经理发现,在喝啤酒方面,中国人显然要比来自啤酒之乡的德国人更有气魄,他风趣地说:

“我没有任何恶意,但是,我要说,中国人有完全不同的饮酒文化,他们很喜欢喝啤酒,而且喝的特别快,德国人喝一升啤酒的功夫,中国人已经喝进去了两升,所以,喝酒后的表现也就更明显一些。因为,毕竟德国啤酒的酒力要比中国啤酒大。”

据啤酒专家海宁介绍,中国啤酒同欧美啤酒区别很大,中国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要比欧美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而且,今后中国市场上,度数更低甚至完全没有酒精的啤酒将十分走俏。股票经纪人奥登塔尔去中国实地了解青岛啤酒企业业绩的同时,也亲自品尝了一下中国啤酒的味道:

中国啤酒的味道很不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然,中国啤酒同德国啤酒有很多不同,不过,口感很不错,中国啤酒有些发甜,而德国啤酒则比较苦,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嘛,不过,我个人很喜欢中国啤酒的味道,今后我很愿意经常喝一些中国啤酒。

十年前,中国每年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是12升,而现在已经上升到17升,同德国人均170升的水平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基数,这十年中增长的五升啤酒消费,仍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在啤酒总产量方面,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啤酒大国,超越美国雄踞全球榜首应当说只是时间问题。啤酒专家海宁对中国啤酒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他也相信,竞争场面将会越来越激烈:

中国啤酒市场的发展前景将继续看好,当然,其他一些饮料,比如可乐、果汁以及矿泉水等等也将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另外,中国人现在也酿造出了非常好的葡萄酒。总之,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我们以台湾为例,就会发现,这里每年的人均啤酒消费是40升,要远远超出中国17升的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必将逐步缩小,不过,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现在还很难说。总而言之,过去几年,中国修建了很多新的啤酒厂,也有很多破产倒闭,因为这些厂的经济效益不好。而且,还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在不断的收购兼并,三年前,中国有一千六百多家啤酒厂,真正能维持下去的将很有限,再过几年,可能只会剩下一二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