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在安理会有理有节的参与

2012年12月28日

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的入口处,黑红黄三色的德国国旗已经悬挂了两年的时间。不过,德国本次的安理会成员国任期已经进入尾声,总结回顾两年的工作,有得有失,但好评多于指责。

https://p.dw.com/p/17AtL
epa02639093 Germany'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Peter Wittig abstains on a vote during UN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 on a resolution that would impose a no-fly zone over Libya and authoriz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civilians from attacks by Muammar Gaddafi's forces, at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USA, 17, March 2011. EPA/PETER FOLEY
Peter Wittig Botschafter Deutschland UN Sicherheitsrat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本届安理会成员国任期开始进入倒计时了。随着2012年的结束,德国也要对安全理事会告别,恢复普通的联合国会员身份。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虽然谈不上带来多么深刻的变革,但德国人至少还是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2010年10月,当安理会进行新成员国选举的时候,德国迅速就获得了必要的多数票数,尽管也只是微弱的多数优势。两年来,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维蒂希(Peter Wittig)得以在这个联合国最具权势的机构中列席,带着柏林的使命参与联合国政治决策。尽管如此,德国在其中也只能算作是二等公民,因为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远远不及五个常任理事国,也就是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投出了否决票,一项安理会决议就无法通过。

Jahreswechsel - Deutschland im Sicherheitsrat JAHRESRÜCKBLICK 2011 - Bundesaußenminister Guido Westerwelle (FDP, M) hebt am Dienstag (12.07.2011) in New York (USA) während der Beratung des UN-Sicherheitsrates während einer Abstimmung die Hand. Deutschland hat im Juli den Vorsitz im Sicherheitsrat der Vereinten Nationen. Der FDP-Politiker leitet am 12.07.2011 die offene Debatte zum Thema "Kinder und bewaffnete Konflikte". Foto: Soeren Stache dpa +++(c) dpa - Bildfunk+++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在安理会可圈可点的表现

尽管如此,德国还是乐意展现出至少与英法两国可以平起平坐的自信心态。与同样也担任了两年非常任理事国的欧洲国家葡萄牙相比,德国显然更愿意和英法并肩作战。而作为欧洲好伙伴,伦敦和巴黎也允许柏林参与游戏,不过多多少少还是带有一点阶级差异感。

维蒂希和他的上司--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都在安理会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力争将气候保护政策列入了议事日程,推动阿富汗政治走向现代化,并致力于保护儿童免受战乱危害。这都是一些值得尊重的使命,只不过鲜为公众所关注而已。相反,在有关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决议中,德国拒绝和其西方盟友站在一起的做法,则登上了全球媒体的头条。

德国明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嘉尔莱斯(Sven Bernhard Gareis):"在美国、欧洲甚至连阿拉伯国家都普遍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德国偏偏离群,这种情况是相当少见的。……其实,即使投了赞成票,德国也不一定需要向利比亚派遣战斗机,赞成票不等同于军事参与的义务。因此,我觉得这一步也许并不是十分明智。"嘉尔莱斯还指出,这张弃权票对于德国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有害无益的。

德国在安理会投的第二次弃权票却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在联合国大会有关是否赋予巴勒斯坦观察员身份的决议中,德国通过一张弃权票,明确表达了对以色列的团结立场。而另一方面,德国对于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批评态度也很明确,因为在联合国谴责这一计划的决议中,德国也没有投反对票。一位西方外交官在事后评价道:"这也许就是在那段跌宕起伏的时间里最明智的抉择。"

人权活动人士为德国的表现打出了还不错的分数,但也不是高分。"在人权议题上,德国是安理会中最开明、政策立场最为连贯一致的国家之一",人权观察组织的联合国事务专家波罗皮恩(Philippe Bolopion)这样评价道,"但鉴于德国目前所具有的影响力,其实它可以在实现国际刑事审判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在利比亚和苏丹问题上。"

epa02862563 Libyan men walk past destroyed buildings on 10 August 2011, in Majer, 10 km south of Zliten, a day after the Libyan authorities accused NATO of a "massacre" of 85 villagers in air strikes on the area in support of rebels fighting against forces loyal to Libyan leader ar Gaddafi. EPA/STR PICTURE TAKEN ON A GUIDED GOVERNMENT TOUR
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距离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梦想究竟还有多远?

国际各大媒体对德国的表现大多予以积极评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罗特(Richard Roth)表示:"德国人总是非常开放--这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维蒂希一直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而且很有裨益。德国人的表现是相当专业的。"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契基罗(Wladimir Kikilo)则表示:"德国人工作非常的勤奋。……他们和俄罗斯有很大的立场分歧。但是他们非常专业地完成了工作,并且对所有成员国都以礼相待。"

然而,通过这两年的任期,德国是否向常任理事国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呢?政治学家嘉尔莱斯教授认为:"我总是说,在我退休之前恐怕是看不到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了。……因为要推动联合国改革,必须要在联大取得三分之二多数,同时得到所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批准。但这些国家恰恰是没有兴趣和其他国家分享权力的。"

柏林是否一定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呢?嘉尔莱斯说:"从政治战略的角度,我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整个外交政策原本并没有这样的定位,即在国际政坛的第一线崭露头角。"德国在联合国是一个受人尊敬、值得信赖的成员国,但并不是优等生,这也许就是事实。

来源:德新社 编译:雨涵

责编: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