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巨富第51-60人的发家路(上)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5月12日

从现在开始,我们对有些传奇式的人物,童话般的故事,试作较详细的描述。在这德国巨富第6系列里,也不乏人们熟悉的名字,如德国家用电器业的名牌米勒之米勒家族,德国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比特布尔格的老板家族。

https://p.dw.com/p/3cgx
米勒不仅是洗衣机的发明者,而且米勒牌的洗衣机销售额今天仍是世界冠军图像来源: presse

第五十一名:本特勒尔家庭(隐身而求发展)

本特勒尔(Benteler)是个家族企业。无论是这个企业还是这个家庭,知道的人都很少。但这个总部座落在北威州东部帕德波伦市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大企业。

这个企业集团分为四块业务:汽车技术,钢材与管道,机械制造,贸易。其中汽车技术占了整个集团营业额的70%。在西方经济困难的2002年,本特勒尔集团的销售额却增长了11%,达33亿欧元。员工有17400人,其中9227人在德国。

1876年,卡尔.本特勒尔首先开始经营铁品贸易。1916年,卡尔的儿子艾杜阿德买下了一家工厂,然后开始生产钢铁管子。1922年,本特勒尔股份公司建立。1931年,本特勒尔公司首次为汽车工业提供零配件。从1980年开始,本特勒尔开始向海外扩张,先后在美国、西班牙、墨西哥、葡萄牙、英国、阿根迁、巴西、意大利开厂。1999年,本特勒尔改制为控股公司,下设上述四个行业的总公司。

本特勒尔集团在80年代经常是新闻媒体的报导对象。这使这个家族深感不快。从1991年开始,自胡贝尔图斯.本特勒尔(现年56岁)担任了这个集团的总裁后,这家公司就从新闻报导中消声匿迹了,也没人听说他们有什么丑闻。

本特勒尔家庭的财产额2002年初为16亿欧元,2003年初为15亿欧元。但这个“下降”并不说明什么问题。本特勒尔集团已经表示,今年将继续以二位数增长。照此下去,这个企业和这个家庭将只会越来越富。

第五十二名:约瑟夫.博库瓦(一个“菜佬”的童话)

约瑟夫.博库瓦(josef Boquoi)绝对是德国商界一个传奇人物。一个简单而天才的主意,使这个卖菜的成为亿万富翁。2002年,他的财产值为10亿欧元,同样童话的是,2003年初他的财产值增加了50%,达到15亿欧元。真让人难以理解。

50年代初,他毕业于汉堡的一个商业职业学校。1953年,他在他爸爸在科隆附近开的一家焙烤咖啡豆与谷物的作坊干活。4年后,1957年,他接管了这家焙烤店。

小本生意不能让未来的大人物约瑟夫满意。他在“业余时间”开着他一辆特小的送货车出去零售冰激淋。他驶遍了下莱茵地区,一直到荷兰边境。当时的德国人没有多少钱。如果农民没有现金,他也折价收下蔬菜肉类等。

易货贸易做多了,他也吃不了那么多,他就把这些东西放进了他的一个冷藏室。他发现,这些冷藏的东西在几个月后仍然那么新鲜。于是,他在冬天把这些夏天的东西再卖给他的顾客们。冬天哪能吃到这些!自然是大受欢迎。

于是,世界食品史上的一场革命发生了,而这场革命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他在农村建立了一系列冷库,然后把冷冻蔬菜肉类等供应给城市与农村。1966年,他跟5名员工开始了正式经营,一开始只把冷冻鲜货供应给农民,后来也开始供应给城市居民。他的公司名称是Bofrost,前面的Bo显然取自他的名字前两个字母,后面的Frost意思是冷冻。

1969年,约瑟夫有了他的第一辆冷藏车,这是一辆大众小货车,上面写着“把新鲜与享受送进家门”。随着顾客的增多,他的货车队也不断扩大。现在,他拥有了5000多辆冷藏送货车,供应着欧洲400多万名顾客,营业额达到每年10亿欧元。他成了全世界同业的第一人,无论从历史上说还是规模上说都是如此。

约瑟夫买了那么多大货车,供车商为了表示感谢,最近送了一辆法拉利给他。现在,约瑟夫.博库瓦的产品类也多得多了,他供应的还有半成品,如“浓汁鹿肉”,“中国素菜盘”。他还有他的一套理论,比如:“刚收割下来的蔬菜马上冷冻,比菜市上供应的更新鲜,营养也保存得更好。”

这个住在施特莱伦这个小地方的大业主有一个最大的爱好:网球。早在1954年,他就在他爸爸的果园里开辟了一个网球场。今年他69了,但身体还健壮得很。

第五十三名:胡贝尔特.布尔达(光大父业的艺术史博士)

胡贝尔特.布尔达(Hubert Burda)是德国出版与媒体业中又一大户,布尔达出版社集团总裁。他的财产额2002年为20亿欧元,2003年初为15亿。他虽然不是白手起家,但主要业绩已经远远超出了父辈。

1940年,出版业主弗兰茨.布尔达第三个儿子胡贝尔特在海德堡问世。1960至1965年,他先后“游学”于慕尼黑、罗马、伦敦和巴黎,学习的专业也很多,包括艺术史、考古、社会学。最后通过研究废墟壁画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胡贝尔特跑到纽约,在时代周刊实习。1966年,他回到德国,在他父母的出版社里主管“图片广播周刊”。他天生的商业头脑很快发挥了作用,仅几周时间,这个刊物的发行量就增加了20%。很快,他就当上了布尔达出版社总经理,1965至1975年间,还兼任“彩色周刊”(BUNTE)总编。

1986年他的爸爸去世,三兄弟分别获得出版社三分之一的权。但他在1987年就把两个哥哥的股份接手了过来,当上了独家股东。公司也更名为“胡贝尔特.布尔达媒体公司”。

胡贝尔特从一开始就奉行着永远扩张的政策,不断跟踪新主意,开辟新天地,其中包括创办刊物“超级画刊”和“焦点周刊”(Focus)。焦点周刊打破了明镜周刊在“严肃周刊”范围内独家垄断的地位,现在已经在德国市场上完全与明镜并驾齐驱。焦点周刊的策略是,不搞明镜周刊那样的深度文章,而用更多的图片和简短的文章来征服读者。

1991年,胡贝尔特与女医生兼演员玛丽亚结婚。这一番第二次婚姻产生的是儿子雅各布和女儿伊丽莎白。

1994年,胡贝尔特与伙伴一起开创了名为“欧洲在线”的网站,成为最早涉足互联网的德国人之一。1999年,建立了胡贝尔特.布尔达基金会。这些年来,胡贝尔特不断入股于各家网站。又建立了布尔达广告中心,把布尔达集团的所有广告归于一家来管。今天的布尔达集团在全世界拥有160个刊物,并且是德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2000年,他获得了巴伐利亚州政府颁发的印刷奖。

第五十四名:胡果.曼(德国零售业的老前辈)

人们称胡果.曼(Hugo Mann)为“德国零售业老大腕”,“企业界的活化石”。今年他已高龄89,拥有财产15亿欧元,略低于去年(16亿)。

1913年,他出生在巴符州乌尔姆市附近的劳普海姆。在他祖父开的木匠铺学徒满师后,他于1938年在卡尔斯鲁厄开出了他的第一家家具店。但真正的商业突破发生在战后。

从战俘营回到家乡时,他已经与摄影器材连锁店波尔斯特(Porst)老板的女儿缔结了姻缘。

1958年,他按美国模式在卡尔斯鲁厄开出了他的第一家名为“威尔特考夫”(Wertkauf)的自选商场。在这个当时相当可观的3500平方米销售面积里,他只出售“非食品”。

当他于1966年在弗莱堡开出他的第二家威尔特考夫时,营业面积达到了7500平方米。两年后,他更让同业大吃一惊,在慕尼黑的欧洲商业中心,他以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开出了“欧洲最大的消费者商场”。

在自选商场不断发展的同时,他始终不忘老本行。他的家具连锁店曼家具店也在不断地扩展。1989年,他似乎有点厌倦了,把家族集团的领导权交给了长子约翰内斯,自己退居监事会。

然而,退居不等于放弃,他始终掌握着企业集团的决定权。1997年末,由他作主,把他那21家威尔特考夫连锁商场卖了出去。买主是美国大户沃尔玛。当时,他的这些商场拥有6000员工,营业额达15亿欧元。似乎有些可惜。但无论如何,他为此获得了7.5亿欧元。

几年来的事实却证实:他当初的出售是多么的聪明,而沃尔玛算是“上当受骗”了。租金太高,店面太陈旧,营业额下跌,除了曼老的第一家-即卡尔斯鲁厄那个店面外,其余20家沃尔玛全部陷入赤字。据说,现在已经有6家关闭,3家面临关闭。

如果当初曼老真看得那么远那么透,他可真是“老狐狸”了。

第五十五名-第五十六名:米勒家庭和钦克曼家庭(永远捆在一起的洗衣机大帝)

这可是一个特例,不知道全世界是否还有第二个:两家人家,从一开始就捆在一起。尽管企业叫米勒(Miele),但在德国,谁都知道,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的老板是米勒和钦克曼(Zinkmann)。就边这两家的财产也几乎完全一样,米勒家庭和钦克曼家庭去年和今年的财产额都分别是15亿欧元。如果两家加起来,那就是30亿了。这两家人,捆在一起已经100多年了。

是卡尔.米勒-米勒企业的开创者发明了洗衣机,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而米勒的另一半-钦克勒则是勤劳聪明的销售者,让这一发明能够为世人所接受。米勒-钦克勒,这实在是理想的一对。

1899年,这两家的开拓者在汉诺威附近古特斯罗市旁的一个古老的磨坊里建立了他们的公司。一开始生产一种木质的打奶机。不久后,米勒发明了由三根木柱构成的机构结构-这就是洗衣机的先声。

洗衣机一炮打响。当两名创始人在1939年同一年去世时,他们留给儿子们的已经是一个拥有2600名员工、营业额达2000万马克的企业了。接班的是跟父亲同名的卡尔.米勒和库尔特.克里斯蒂安.钦克曼。

1954年,新一代的鲁道夫.米勒,1957年,彼得.钦克曼先后接管了公司领导权。这两家人的角色整个掉了个个儿。从那时开始,钦克曼管技术,米勒管销售。现在他们的儿子马尔库斯.米勒(33岁)和莱茵哈尔德.钦克曼(44岁)也参与了公司的领导工作。

今天,米勒集团拥有15000名员工,销售额达22.4亿欧元。当然,这个集团生产的不仅仅是洗衣机,被评为质量特优的就有洗衣机,干衣机,熨斗,洗碗机,热餐具机,电炉,烤箱,自动咖啡机,微波炉,冰箱,冷冻箱,吸尘器,成套厨房,等等。

1899年,米勒公司就已经建立了。经久不衰,在来自东亚的强大竞争压力下越办越好,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年72岁的鲁道夫.米勒自称为“早出窝的鸟”。至今,他总是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办公室。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整个米勒公司全体员工都习惯了早早出窝。

米勒公司的9家工厂都是高度现代化的,米勒公司的员工被同业视为高质量的,而公司的产品更是享有盛誉,被称为“家用电器中的梅塞迪斯(奔驰汽车)”。

在生活方面,米勒说,他过的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他每天必喝一杯牛奶,他说这是有利于健康的。他最爱的美食是他妻子煮的汤。

钦克曼被认为是沉默寡言的人类,而米勒还比较愿意多说几句话,至少对新闻媒体是如此。鲁道夫.米勒至少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有一定的房地产,证券,还有一些现金。每种有一点,都不过分。有人说,他应该把钱投到艺术品里去。这对我来说可是风险太大了,因为就是最好的画也会忽然丧失价值的。这是投机。我不喜欢。”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