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巨富第81-90人的发家路(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1日

在德国巨富第86-90人这个系列里,我们将认识:塑料制品的家族,结婚进入零售集团KarstadtQuelle主人行列的主,酒、饮料(如Granini)的生产者家族,面临困境的保险公司主格林,洁具大家高仪的家族。

https://p.dw.com/p/47qK
嘉士达客万乐总裁乌尔班-走向贸易与服务康采恩图像来源: AP

第八十六名:瓦格纳家庭(塑料业的幸存者-从三人企业走向世界)

塑料制品-这个行业跟纺织业、钢铁业等传统行业的情况差不多,在德国日益缩小。但每个这样的行业都会有若干幸存者。雷豪集团就是塑料行业中德国的幸存者之一。不仅是幸存,这个企业是从3名员工发展成国际集团的。企业主瓦格纳(Wagner)家族2002年的财产额为8亿欧元,2003年更增至9亿。

雷豪是巴伐利亚州北部所谓上法兰克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只有11000个居民。1948年,赫尔穆特.瓦格纳在这里建厂,一台机器,三名员工。今年赫尔穆特77岁。也就是说,开厂那年,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

今天,这家当年的三人企业在全世界拥有15000名员工,在德国就有5000人。不过,这家大企业早已离开了这个小镇,总部于70年代迁入了瑞士。当时说的理由是担心家乡陷入左的泥潭。不过,小镇里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这个企业的工厂里干活,其中1800人是管理人员,白领。瓦格纳们对家乡人的优厚由此可见一斑。

雷豪集团的生存之道在于它的高科技。这个集团为汽车工业生产零配件,如SL级别奔驰车的门架,甚至底座。这些塑料实质体的牢固性丝毫不亚于金属制品,这是其它企业短时间内无法追赶的。雷豪为河底隧道提供所有塑料管道;雷豪的软管连接着心脏病人,啤酒桶,许多足球场的草坪暖气。2001年,集团营业额达约10亿欧元。它在全世界拥有42家工厂。

2000年,老赫尔穆特终于服了老,把公司交给了儿子。约普斯特.瓦格纳今年44岁。他的基本思想:给公司以现代的面目。

董事会成员布尔格尔对德国经理杂志说,瓦格纳家族最重要的经营哲学是:“顾客第一”。第二条原则是:明确地以艾哈德市场经济理论为准则,把企业经营与对员工的高度负责结合起来。

雷豪的学徒全部都被企业吸收为正式员工。许多员工一辈子都给了雷豪。布尔格尔说:“谁进入雷豪,谁就应该跟企业原则保持一致。”

企业原则还包括“独立性”,而且这一条还是最高原则之一。企业坚持独立于大客户和银行的意志,投资主要用的是自己的备用资金;企业主甚至不参加德国雇主联合会;企业不按同行业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而是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基本工资加效率工资(相当于中国说的奖金)。这笔效率工资按一个三级评估体系来确定。德国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由员工和雇主共同构成的“企业委员会”。1992年,雷豪在弗希特望根的工厂里,有些人也曾试过建立这么一个委员会,结果失败了。反对此举的不是老板,而是员工。

企业的车间里大面积地写着这样的口号:“零错误”,“做就要做对”。产品质量是这家企业的最高工作道德。每个雷豪的员工都知道,他们代表的是“德国制造”。

德国经济不景气,但雷豪的日子并不难过,老板瓦格纳的财产额不降反升证明了这一点。雷豪的今天显然与雷豪那一整套独特的企业哲学是分不开的。

第八十七名:德迪家庭(零售业集团嘉士达-客万乐的两代女婿)

Einkaufen bei Karstadt
Mit einer vollen Einkaufstuete verlaesste eine Kundin am Dienstag, 20. November 2001, das Karstadtkaufhaus auf der Frankfurter Zeil. In den ersten neun Monaten steigert der KarstadtQuelle Konzern seinen Umsatz um 3,8 Prozent auf 11, 1 Milliarden Euro. Nach den Terrorannschlaegen von New York leidet Europas groesster Handelskonzern unter der Konsumflaute und der Umsatz wird voraussichtlich um vier statt erhofften sieben Prozent wachsen. (AP Photo/Bernd Kammerer) --zu APD7411--图像来源: AP

嘉士达-客万乐(KarstadtQuelle)是德国最大零售集团之一,是嘉士达与客万乐的两合一。客万乐(Quelle)在香港则叫广利洋行,是德国最大的邮购企业之一。前些年也在中国开办邮购业务。而嘉士达是大型连锁商场。

故事其实非常的简单:平凡的骑士嫁给了白雪公主,于是成了王子、驸马;另一个平凡的骑士又嫁给了平凡的骑士和白雪公主共育的公主,于是成了下一代的王子、驸马。这就是德迪(Dedi)家庭及里德尔(Riedel)家庭的故事。

第一个白雪公主是施卡但茨家族的成员,古斯塔夫.施卡但茨的女儿。施卡但茨家族是客万乐(广利)邮购零售集团的创建者和所有者。其中一名“公主”-玛德蕾纳.施卡但茨今年还在德国巨富中排名第46。“嫁”给这第一个白雪公主的是今年84岁的汉斯.德迪。汉斯后来就成了客万乐的总裁。当然,这显然与他个人的聪明智慧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白雪公主是汉斯的女儿。第二个骑士叫因果.里德尔。他跟他的岳父一样,婚后进入了客万乐集团。今天,德迪家庭和里德尔家庭共拥有嘉士达-客万乐集团12.2%的股份。德迪家族的财产额今年为8.5亿欧元。去年不详。

嘉士达-客万乐集团的历史是德国近现代零售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后来合并或被吃掉的好几个集团,如嘉士达、赫尔梯、客万乐,所以听上去比较零乱:
1981年,鲁道夫.卡尔斯塔特(人名还是按原文译成“卡尔斯塔特”为好,译成“嘉士达”实在不伦不类)德国东部的威斯玛建立他的第一家“布与服装店”;
1982年,奥斯卡.梯茨用他叔叔赫尔曼.梯茨的资金在东部的格拉建立了一家所谓“赫尔曼.梯尔茨线、钮扣、白色与毛商品店”。这就是后来德国著名的大型连锁商场赫尔梯的前身。“赫尔梯”是赫尔曼.梯茨两个词的结合;
1885年,台奥多夫.阿尔特霍夫在今天北威州的杜尔门接管了他妈妈的“日用、毛与白色商品店”;
1896年,格拉的赫尔曼.梯尔茨商店改成了“赫尔曼.梯尔茨商场”;
1920年,卡尔斯塔特在威斯玛的商店改成了“鲁道夫.嘉士达股份公司”。同年,嘉士达吞并了阿尔特霍夫的商场;
1923年,施卡但茨博士在费尔特建立了“古士塔夫.施卡但茨日用品商店”;
1927年,施卡但茨建立了“客万乐邮购公司”;
1948年,约瑟夫.内克尔曼建立了内克尔曼(Neckermann)纺织品两合公司;
1950年,内克尔曼邮购两合公司建立;
1977年,嘉士达买下了当时已经名声很大的内克尔曼邮购股份公司的多数股(51.2%);
1984年,由于嘉士达此时已经拥有内克尔曼95%以上的股份,内克尔曼彻底归属嘉士达;
1994年,嘉士达买下了德国最著名的商场集团赫尔梯100%的股份;
1995年,客万乐在统一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开出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邮购中心;
1997年,嘉士达跟汉莎航空公司共同建立了C&N旅游股份公司,各占50%股份;
1999年大概是这个集团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1月1日,赫尔梯商场集团彻底消失,所有赫尔梯商场改名为嘉士达。同年,客万乐改制为股份公司。同年,嘉士达与客万乐合并,名为嘉士达-客万乐股份公司。

如今,嘉士达-客万乐股份公司在德国零售业里可以说是麦德隆集团唯一有资格的竞争对手(不包括阿尔迪等超市集团)。按该集团自己的说法,它是欧洲最大的商场与邮购合成康采恩。2002年,这个集团的营业额为158亿欧元,税前毛利2.94亿,员工10万多人。其中,零售业占营业额的46.4%,邮购业占52%。

在这个庞大的王国里占有12%强的股份,幸运骑士德迪们可谓风光了。

第八十八名:艾克斯-桑特雷兄妹(饮料世界和家乡小镇的双重霸主)

Silvester
Gartenzwerg handbemalt aus bruchsicherem Kunststoff, wetterfest图像来源: BilderBox

在德国软硬饮料世界里,艾克斯股份公司拥有不少名牌。现在,这家公司的当家人是62岁的哈拉尔德.艾克斯-桑特雷和他的妹妹海德隆,以及他们的一些堂兄妹。艾克斯-桑特雷兄妹的财产今年初为8亿欧元,去年是9亿。

1984年,他们的老爸路德维希.艾克斯去世。路德维希是许多软硬饮料名牌的缔造者,其中包括“Mariacron”、所谓的“软潮流烧酒”“Chantré”、清澈的烧酒“Zinn 40”、苹果酒“Knaddel-Daddel”、樱桃酒“Edelkirsch”,著名的软饮料“Hohes C”,“Granini”等。

在叫作下奥尔姆的小镇上,艾克斯股份公司是唯一的大企业,大雇主。公司所在的那条路就叫路德维希-艾克斯林荫道。在这里,这家人可以说是真正的统治者。路德维希对市政府说:“我们不希望在下奥尔姆存在工资紧密型的企业,这种企业会带来危险。”市政府于是允许这家企业保持低工资成本。

用路德维希的说法,他坚决反对“村镇的无产者化”。1971年,他跟市里签署了一个协议,赞助35500马克,用于乡镇发展计划。但支付是有先决条件的:“这笔钱的支付取决于是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批准我们在铁路东边的新实验室楼建筑申请。一收到建筑批文,这笔钱马上就汇给乡镇管理部门。”

也是那一年,市政府向艾克斯股份公司催收400万马克的营业税。当时的市长淘尔克对明镜周刊描述了这个过程:“艾克斯先生只有在我们为他们71.5万马克的投资计划给予帮助的情况下,才愿意缴纳这笔钱。这件事我们为他办了。他简直象敲诈一样,把手枪对着乡镇政府的胸口。”

企业与政府的紧张关系当时不断升级。艾克斯干脆散发传单,要求淘尔克市长退位。后来他干脆干出了德国历史上从所未有的一件“大事”,他请人撰写了一个专家鉴定,证明市长淘尔克是多么的无能。

路德维希是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他给乡镇议会全体成员写信:“假如这个人继续当我们的市长,我很难估计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个人没有继续当下去。当年这位社民党市长就死于心肌梗死。而他的后任-基民盟籍的市长则与路德维希相处得十分融洽。

立足小镇,放眼德国,路德维希对一切偏左的东西都不感冒。当时社民党勃兰特政府的新东方政策在他眼时是“危险的”,因为这“会给予布尔什维克帝国主义的俄国以机会,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吞并德国西部。”他对基社盟却是毫不吝啬,赞助费就是80万马克。同年,他与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建立了“中间运动”,目标是在道德上更新德国。这个运动在报刊上为联盟党大作宣传,警告出现“社会民主法西斯主义。”

当社民党政府增加了烧酒税后,路德维希的政治热情就更高涨了。1983年春,在基民盟的科尔登基后,路德维希大发感慨:“在3月6日之前,德国面临深渊。假如波恩出现红绿政府,对德国、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当时的报纸宣传广告中明确地说,“保守行动”组织的经济赞助是联盟党重新登台的重要保证。而其中出资最慷慨的就是路德维希.艾克斯。1984年1月,路德维希去世。他没有能够等到柏林墙倒塌,东欧共产主义体系崩溃的那一天。法兰克福汇报写道:“尽管他积极发展他的企业和行业,路德维希.艾克斯从来没有忘记大千世界。”

路德维希的儿子哈拉尔德把他老爸的企业引向更宽阔的成功之路,搞成了世界级的康采恩。在东欧国家,艾克斯股份公司的酒是最成功的德国烈性酒入侵者;在西欧,艾克斯的软饮料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地盘。

1991年,公司收购了东德的“诺尔德豪斯谷酒”,买下了著名的“小红帽香槟”40%的股份。每当东德原执政党的继承者民社党在哪个选区获得胜利,他们的选民就会打开小红帽香槟,庆祝一番。老路德维希如果知道,不知会作何感想。

这两年,艾克斯-桑特雷兄妹一心想卖掉硬饮料这一块。如果真卖掉了,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将从现在的12.5亿欧元剧减一半。当然,这对他们兄妹的财产额不会有多大影响。

第八十九名:洛尔夫.格林(格林保险集团的“末代皇帝”?)

Gerling Ring-Karree
Gerling Ring-Karree Erbaut 1999-2001, Architekt: Norman Foster, Grundfläche 5.700m2, Höhe max. 57,5m , bis zu 16 Stockwerke Foto: Steffen Hauser图像来源: Gerling

格林保险集团在中国也不是无名之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宣布准入的12家中就有它。从数字上看,这家保险公司也大得可以:2002年收保险金102亿欧元,有12500名工作人员在30多个国家活动。它是德国仅次于安联的第二大工业保险公司,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德国九分之一的企业、8万名自由职业者和200万个人是它的顾客。

但是,洛尔夫.格林(Rolf Gerling)这个当代皇帝做得太苦太苦。他的祖父和父亲让公司一飞再飞,而他却是苦苦地坚持。2002年初,记在他名下的财产还有20亿欧元,而今年初只有8亿了。即使这8亿,也很难说。经理杂志评论说,最坏的情况下,他的财产将只剩下几处房地产。

创业与再创业,他的祖父和父亲真的很辉煌。1904年,年仅26岁的祖父罗伯特.格林在科隆创建了保险中介公司。1922年,就诞生了格林康采恩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和格林康采恩再保险股份公司。仅用了20年时间,罗伯特的公司就从无到有,进入了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的行业。当然,当初科隆工业界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的姐姐埃蕾奥热和弟弟里夏德也在他的公司里共同创业。

1935年,56岁的罗伯特突然因病逝世时,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才21岁,19岁和16岁。公司由当时的总裁弗尔斯特洛于特尔主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父亲汉斯.格林(罗伯特的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接管了企业的领导权。汉斯是个大企业家,在1953年至1973年这20年间,他把保险集团收入的保险金从1.8亿马克抬升到了20亿。他的独断专行,他的聪明才智,给他赚来一个头衔-“科隆的国王”。

1974年末,天降横祸,格林保险公司参股达80%的赫尔斯塔特银行由于疯狂的外汇买卖失败而破产。在强大的公众压力下,格林保险集团答应向赫尔斯塔银行的债主们支付2.1亿马克。为了弄到这笔钱,汉斯不得不出售了51%的保险集团股权。

汉斯是德国企业界的一个倔种。从那以后,他就千方百计去夺回失去的股份,首先是从新股东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和一个德国工业投资集团手中。1986年,汉斯终于成功地夺回了集团的多数股权。

但艰苦倔强的奋斗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汉斯.格林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91年他就去世了。公司的领导权和主要股权留给了他的儿子洛尔夫。

洛尔夫(今年才48岁)那时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个企业家,他那倔父亲也没有让他去熟悉公司的业务。1992年,洛尔夫就退居二线,当上了监事会主席。同时他作出了一个会让他父亲从坟墓里跳起来的决定:他把30%的股份卖给了德意志银行,由此得到15亿马克。当然,他并不是要“背叛”他的父亲,而是实在急需这笔钱-当时他接受父亲的巨额遗产,为此却要支付高达2.5亿马克的遗产税。

洛尔夫实在不是这块料。他长期使用无能的总裁柴希,导致严重的经营不善。至于庞大的格林帝国是何时开始沦落的,谁也说不清楚。但至少在1998年,该公司,应该说是洛尔夫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当时,德意志银行要把所占股权从30%提高到50%。也就是说,德意志银行将大量地注资。公司经理部门建议接受,但洛尔夫拒绝了。他在这一点上又继承了他父亲的倔劲。

由于集团经营不善,严重亏损(2002年亏损3亿欧元),结果德意志银行连那30%都不想要了。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再次给集团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公司的再保险业务。2001年,格林集团已经与荷兰控股公司NCM合并。今年,格林更把多数股卖给了格林GCM公司。

第九十名:格洛厄家庭(高仪-水龙头世界的世界大师)

Wasserhahn mit fliessendem Wasser
wasserhahn mit fliessendem Wasser wasserhahn mit fliessendem Wasser Trinkwasser, Reinheit,reines Wasser, Wasserleitung, fliessendes Wasser, fließendes wasser, Verkalkt,图像来源: bilderbox

说起德国高仪水龙头,中国许多追求高档家居格调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当然,很难有人能把“高仪”跟“格洛厄”(Grohe)联想在一起,这是因为“高仪”这个中国名称根本就不是翻译的,而是完全新创。高仪进入中国人视野的时间并不长。1997年,这家公司才在香港设立办事处,1998年和2000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点。但由于中国人生活水平近年来的大幅度提高和对品牌追求的超世界意识,这个水龙头世界的“奔驰”、“宝马”,每年以50%的速度在中国市场上增长。

格洛厄一家分成了两枝。汉斯.格洛厄2001年在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建立了今天的汉斯格洛厄公司,主要生产各种金属压件,比如平底锅、屋顶金属件等。这家公司于1999年初改制成家庭股份公司。尽管实际上这也是一家大公司,但却被戏称为格洛厄家族在“黑森林里的穷亲戚”。

“穷”之一说,来自与另一枝的对比。1936年,弗利德里希.格洛厄在黑默尔买下了建于1911年的公司贝尔肯霍夫和帕什达格。1938年,这家公司的水龙头、喷头产品接到了首批出口订单。但直到战后,1948年,这家公司才改名为弗利德里希.格洛厄水龙头工厂。

在五六十年代,公司不断地走向国际化。1961年,在法国建立了第一家国外子公司;1965年,在奥地利建立了子公司;1967年,在意大利建立子公司。1968年,老板弗利德里希把公司51%的股份卖给了美国公司ITT。1973年,建立荷兰子公司;1978年,在美国建立子公司;1978年,分别在伦敦和西班牙建立了子公司;1979年,在比利时建立子公司。

1983年,公司创建人弗利德里希.格洛厄去世。一年后,他的子女们就把16年前卖给美国公司的股份又买了回来。同年,在加拿大建立了子公司。

在第二代人的领导下,公司仍然坚决地走在国际化和不断扩张的道路上。1991年是公司的又一个关键年,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子公司,买下了德国伊瑟尔隆的一个龙头厂,同年把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并上了市。

以后,公司的节奏更快了:1993年买下了丹麦一家公司;1994年在新加坡和加拿大建立子公司;1995年在波兰建立子公司;1996年在泰国和葡萄牙建立子公司;1997年,除了在香港建点外,还在莫斯科建立了子公司。2000年,格洛厄股份公司改名为弗利德里希.格洛厄股份与伙伴两合公司,并退出证券市场。

从高仪(格洛厄)的发展轨迹看,“国际化”是个关键词。高仪董事西蒙骄傲地说:“即使是美国公司,也是90%的业务在国内。而高仪反其道而行之,70%11 的业务量在国外,只抓住本国市场肯定会失败,尤其对德国公司而言。这也是远比高仪历史悠久的其它德国公司始终做不大的原因。”

当然,质量与品牌意识也是高仪取胜的关键。中国有关网站的报导中说:“高仪的外观设计具备优雅和前卫双重魅力,兼顾目前新兴的东方禅风和全球发烧的简约主义。出水方式包括伞射、喷射、按摩和香槟泡沫缓流......即使是具磨蚀任用的洗涤剂及达6万次的清洗也不能使用水龙头褪色或遗留痕迹。”

“在2002年7月3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厂房卫浴设施展上,高仪以其另类性吸引了众人的瞩目,比如可随意移动的马桶,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须手控的花洒,再比如23K黄金制成的供皇宫使用的水龙头等。”

近几内年,高仪的年销售额增长了一倍,达到了近9亿欧元的规模,是德国和欧洲这个行业中的霸主。销售额的75%是在德国之外取得的。该公司现有6000名左右的员工。而高仪老板格洛厄一家人的财产值,今年年初也达到了8亿欧元。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