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成移民国家,50年前开始

德国之声 索里希2005年12月20日

50年前的今天,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在罗马签订了第一份招募外籍劳工的协议。当时,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联邦德国严重缺乏劳动力。继意大利之后,德国又与多个国家签订了此类协定。这一变化长久地改变了德国的社会。

https://p.dw.com/p/7frq
第一百万名外籍劳工Armando Rodrigues 得到了一辆轻骑摩托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许多客籍工人不但在德国定居下来,还把家人也接来团聚,在这里落地生根。目前德国生活的900万外国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客籍工人和他们的后代。德国也由此变成了一个移民国家,并面临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955年西德开始招募外籍工人的时候,战争和纳粹统治刚刚结束10年,德国处在分裂状态。在美国的扶持下,西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腾飞。失业问题根本不存在,相反,国内的劳动力还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在采矿,制造业和农业部门。因此,人们决定从外国引进劳动力,第一个步骤就是与意大利签定政府协议。1955年12月20日,签字仪式在罗马隆重举行。

Anwerbeabkommen, Gastarbeiter aus Italien für Deutschland
50年前德意两国经济部长签署劳工协议图像来源: dpa

然而仅靠从意大利一国招工还无法填补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德国继而又与其他国家签订了引进劳工的协议。1960年与希腊和西班牙,后来又分别与土耳其,突尼斯,摩洛哥,葡萄牙和前南斯拉夫。这一举动揭开了向德国大规模工作移民的序幕。1964年,科隆火车站就迎来了第100万个外籍工人,人们还为此特别举行了欢迎仪式,有乐队伴奏,公司代表前往迎接,并向这位刚踏上德国土地的客人赠送了一辆轻骑摩托车作为礼物,象征性地表达了德国人对外籍工人的感谢,感谢他们对德国经济奇迹做出的贡献。

50年后的今天,人们也不应该忘记这一点。昔日的客籍工人,许多从事的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对德国战后经济的起飞的确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一直受到应有的尊重。

但50年后的今天,由当年的移民潮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挑战。许多外籍工人没有象最初设想的那样,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回故乡,而是长久地留在了德国。这里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前途,另一方面,他们的雇主也希望继续用熟练的工人。许多土耳其工人把家人接来团聚,他们的儿孙在德国长大,今天德国生活着200多万土耳其人,成为人数最多的外籍族群。

只要看一看德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土耳其烤肉和意大利餐馆,就不难发现外国人已影响和丰富了德国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他们不再是客人,而早已是德国社会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移民融入德国社会的程度亟待提高。尤其是土耳其裔往往聚居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封闭社区,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也面临艰难的融入社会问题。许多土耳其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水平的限制,在受教育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德国经济不景气,劳动市场萎缩了,企业对雇员的要求却提高了,移民子女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因此应该采取行动的不仅是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还有德国的政治家们。如果在中期内不能有效改善移民家庭青少年的社会境域和前景,就有发生严重社会冲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