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本网评论:海啸灾难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4日

鉴于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巨大创伤和悲痛,鉴于那些来自灾区的惨不忍睹的画面,在这个时候来谈经验教训似乎显得不无讽刺意味。然而,这样的想法恰恰是错误的。正因为灾难如此惨重,造成了如此众多的伤亡,正因为一年到头灾难接连不断,而岁末也同样未能幸免于难,也正因为人类将来同样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灾难,现在这个时候来谈教训正是当务之急。

https://p.dw.com/p/64jr
图像来源: AP

印度洋海啸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不论是西方富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连一年前同样遭受大地震侵袭的伊朗巴姆的居民也积极参与了援助亚洲海啸灾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世界性救援行动。国际社会为印度洋海啸灾民展开的大规模救援行动感人至深:不论是战斗在灾区前线的救援工作人员,还是慷慨解囊的世界各地的居民。当然,救援行动也存在问题,然而在这个时候以隔岸观火的态度进行挑剔显然是既不公平也不合适的。红十字会和红色半月组织联合救援行动负责人里德的话不无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恐怕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条不紊。

这场灾难,还有许多其它的灾难带给人们的教训就是:防患于未然。多年来,联合国一直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推行一项计划。它得到的两个启示是:第一,灾难袭击的大多是贫穷地区,导致那里的国民经济更加落后;第二,灾难虽然不能避免,但却能够避免造成如此众多的伤亡和毁灭性的后果。

相关的措施早就确立了:从纯技术的警报系统,到公民教育计划和民间防范体制,其中包括明确地进行责任分配,建立连环报警措施,并修建防护建筑等等。现在急需建立起来的则是一套防范性文化。

这套机制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运作起来。孟加拉学会了与洪水做斗争;古巴是热带旋风,而太平洋地区则是海啸。通过这样的机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然而在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却没有这样的防范性文化。联合国灾难预防计划负责人布里切诺认为,如果建立警报系统,是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的。

联合国方面并不是在谴责灾区国家的政府。事实就是许多地区并不具有这样的预防措施。而理由往往是一样的:许多国家缺乏的是相关的经费。然而,在灾难预防领域恰恰不能够缺乏经费。

布里切诺表示,将资金用于预防灾难,比事发之后都来不及清理尸体要明智得多。现在国际社会视救援灾民为己任,那么,未来建立预防灾难的机制也应是国际社会的责任。联合国灾难预防计划的负责人认为,建立预防机制所需要的经费要远远低于现在用于紧急救援的资金。仅仅6亿美元就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关的基金。

多年来,这些情况已经众所周知,也做了不少具体的事情。联合国灾难预防计划还特别表彰了德国在这一领域做出的贡献,因为联邦政府在波恩特设了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为联合国提供信息。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一月中旬将在日本神户举行灾难及其预防国际会议。人们是否从12月26日的海啸灾难真正吸取了教训,可以从这次会议上看出。而这个教训便是:让我们在未来竭尽全力,尽可能地拯救更多的人的生命。我们拥有的可能性要比灾难当前我们可以想象的更多。